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艺术生活美学经典名著李渔闲情偶寄原文及翻译pdf

李渔闲情偶寄内容简介

《闲情偶寄》是明清之际产生的著名艺术论著,也是一部风格独特的作品。是书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涉及园林山水、服饰美容、饮食养生等诸多方面,堪称中国人生活艺术的百科全书。他撰写此书确实下了很大功夫,运用了大半生的生活积累和学识库存。

文中随处可见奇思妙想,文字机敏幽默,角度新颖别致,兼具娱乐性和知识性,引领人们追求一种世俗的精致生活。时至今日,《闲情偶寄》依然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经典名著推荐刘向新序原文及翻译中国古代历史故事pdf

正所谓文如其人,其作者李渔就是一个不受常规束缚,洒脱不羁的才子。李渔(1611-1680),字笠鸿,一字谪凡,号笠翁,亦号随庵主人、觉世稗官等。祖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

李渔从小擅长古文词,以才华闻名乡里。明末时屡试不第,入清遂绝意仕途,走上了一条与传统士子不同的道路。他开办芥子园书铺,刻书卖文,蓄养家姬,教习歌舞,在家班的戏曲指导、戏曲演出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以文会友,以戏会友,结识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以此养家糊口。他著述颇丰,大多为通俗文学,在当世就受到无数追捧和喜爱,留存后世的有小说《十二楼》《无声戏》,戏曲集《笠翁十种曲》等。

大约在六十岁左右,李渔开始撰写《闲情偶寄》。他将自己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无穷的生活情趣熔铸到《闲情偶寄》之中,使得这部书成为他一生艺术和生活经验的总结。

书中被后人评价最高的当属论及戏曲创作及演出方面的内容,包括《词曲部》三卷、《演习部》二卷和《声容部》的部分内容。在总结前人戏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李渔自身的艺术实践,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戏曲表演从演员的挑选、培养到剧本的构思、写作甚至导演方法、舞台效果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屡发新见,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闲情偶寄》使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研究的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并对后世的戏曲理论研究、戏曲表演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闲情偶寄》的戏曲理论部分常被抽取出来单独成册,名为《笠翁曲论》。后人多以民国十四年(1925)上海梁溪图书馆摘录《词曲》、《演习》二部排印出版为李渔曲论单独成书的开始,然开先河者实为国家图书馆藏清刻本《闲情偶寄》。

此本每半叶九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乃摘取《闲情偶寄》中《词曲部》三卷而成。书中有墨笔眉批,针对李渔曲论或赞或驳,时有高见。此本在李渔曲论的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李渔闲情偶寄作者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浙江金华兰溪人,后居于南京,把居所命名为“芥子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著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觉世名言十二楼》、《连城壁》(三者合集《无声戏》)等小说,与《闲情偶寄》等书。

杜书瀛: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导。著作主要有:《论李渔的戏剧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论艺术特性》(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论艺术典型》(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文艺创作美学纲要》(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年);《文学原理——创作论》(1989年版,2001年第二版,人民文学出版),《文艺美学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1998年第二版);《李渔美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等等

李渔闲情偶寄目录

上册
前言
余怀序
尤侗序
凡例七则四期三戒
卷一
词曲部上
结构第一计七款
戒讽刺
立主脑
脱窠臼
密针线
减头绪
戒荒唐
审虚实
词采第二计四款
贵显浅

……
卷二
词曲部下
宾白第四计八款
声务铿锵
……
下册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艺术生活美学经典名著李渔闲情偶寄原文及翻译pdf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