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故事极有可能源自徐朝骏《高厚蒙求》,嫁接在西方伪史身上的物种外来说,瞒得了一时,瞒得了一世?

详见:李昕升《南瓜的起源中心与早期利用》

 

图片

怀特克认为在奥坎波洞窟遗址中,南瓜(C.moschata)的出现应是西元前1400年后伴随着陶器和村庄的出现而出现,是与玉米、陆地棉和菜豆一起栽培的,属于当时墨西哥Mesa de Guaje文化的一部分。

南瓜引入今天美国西南部的时间是在西元700年,与陆地棉进入的时间大概一致。

因此,花旗国的考证结论就是南瓜起源于墨西哥至中美洲地区,经历了“哥伦布大交换”时代,南瓜传入了中国。

然而,哥伦布在1492年10月16日的航海日记中记载了玉米,却并没有记载所谓的“南瓜”:

“此岛地势平坦、土壤膏腴。吾获悉,全年都可种植和收获玉米以及其他作物。”

(原文为:The island is verdant, level and fertile to a high degree; and I doubt not that grain is sowed and reaped the whole year round, as well as all other productions of the place.)

也就是说,哥伦布从未提及过“南瓜”,但是他们强行把南瓜塞入了这个“”哥伦布大交换”的名单。

如此一来,便可以掩盖一些驯化物种实际上是来自华夏的事实,并且可以切断华夏与美洲古有往来的联系,尤其是不愿中国人发现宋朝遗民在佛罗里达建立部落历时两百余年、明朝甚至在美洲设立行省的真相。

实际上,现在已经许多证据可以证明家禽养殖技术(如养鸡),也是明朝郑和舰队带给美洲原住民的。

中国人历来有驯化禽兽的本领,南美洲的驼鸟是印第安人带去的,而印第安人现在已经可以确定来自华夏。

同理,还有很多其他农作物,如西红柿、番薯、番茄、向日葵和金鸡纳树等等皆是源自华夏。中国种植技术最早,而印第安人“一到达美洲,便马上种植玉米、马铃薯、番茄、向日葵和金鸡纳树”(见《辞海》条目)。

何新等学者认为马铃薯原产于中国,《诗经·七月》“四月秀葽” 中所说的“葽”就是马铃薯,因为:

(1)《郑笔》:“要,草也。”就是说它是草本的;

(2)毛注:“不荣而实谓之秀”,是说没等花盛开就有了果实;

(3)象形,中国的土豆形状像肾脏,所以叫“要”。古时“要”与“腰”通;

(4)岁中“物之始成者”,四月成熟。在所有农作物中最早。

凭上述几个条件来判断,符合条件的只有马铃薯,没有农作物,没有一个合适的。

而玉米、向日葵和金鸡纳树,都是我国北方东夷古族的常见植物,印第安人通过路桥将部分物种的种子带往北美半岛是完全可能的。

作为古代最发达的农业国,中国人是最早栽培这些作物品种的,所以不能排除这一可能性——正是很早就漂洋过海到达美洲的中国人,把这些新作物品种带到了美洲,然后又传播给欧洲人。

后世,我们看到的从国外输入,极有可能都是“早年出口美洲、后期转内销”。都是迷惑世人的。

要知道,郑和舰队走遍了整个世界,收集了全球各地的特产作物和百果百种,一一带回华夏。在那个年代,只有大明舰队有充分条件。

那么,所谓的“哥伦布大交换”故事原版究竟来自何处?有没有可能是耶稣会士授意中国人编造的故事呢?

且来看看徐光启的后裔徐朝俊都干了些什么,他为西方故事准备了什么版本。

徐朝俊撰《高厚蒙求》(1807年云间徐氏刊本、1860年云间徐氏重刊本、1887年上海同文馆排印本)云:

“亚墨利加分南北,其地平分天下之半。土人不知航海,亦不知海外有人。初,西土仅知亚细亚、欧罗巴、利未亚三大洲,于大地全体,止得十之三,馀十之七悉云是海。至西国有大臣名阁龙者,素深格物穷理之学,虑海外有国不通,于是行游西海,嗅海中气味,忽有省悟,谓此非海水之气,乃土之气也。自此以西,必有人烟国土。因闻诸国王,资以舟航、粮糗、器具、货财,且与将卒以防寇盗,珍宝以备交易。

阁龙(哥伦布)遂率众出海,展转数月,茫茫无得。路既危险,复生疾病,从人咸怨,欲还。阁龙志坚决,促令前行。忽一日,舶上望楼中大声言:“有地矣!”

众共欢喜,亟取道前行,果至一地。初时未敢登岸,因土人未尝航海,亦但知有本处,不知海外复有人物。且彼国舟向不用帆,乍见海舶,既大又驾风迅疾,发大炮如雷,咸相讶异,皆警窜莫敢前。舟人无计与通,偶见一女子,遂遗之美物、锦衣、金宝、装饰及玩好器具而纵之归。明日其父母同众来观,又与之宝货。

土人大悦,遂款留西客,与地作屋,以便往来。

阁龙(哥伦布)命来人一半留彼,一半还报国王,致其物产。其明年,国王又命载百谷、百果之种,并携农师、巧匠往教。其地人情益喜。居数年,颇得曲折,然犹滞于一隅。其后又有亚墨利哥者,复至欧罗巴西南海,寻得赤道以南之大地,即以其名名之,故曰亚墨利加。”

图片

关于阁龙(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这个故事桥段,大家觉得徐光启后裔徐朝骏编得如何?

现在有迹象表明,哥伦布的故事原型,很有可能就出自这里。

在此时间前出现的西方故事版本,都是后来墨海书馆和后来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伪造并刊印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个故事版本太详细了,在此之前的西方版本中从未有过所谓“国王命载百谷、百果之种,并携农师、巧匠往教”的记述,西方是海盗文化,怎么可能干这种事?

既然西方记述中根本没有这些个细节,请问徐朝骏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这种故事的构思只可能出自东方华夏文明教化之意识,徐朝骏编造故事时并未意识到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导致的思维模式的不同,也暴露了他对彼时西方缺乏了解的程度,——当时的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意大利,夏天气候酷热、冬日苦寒,根本不利于农作物生产,物产尚且匮乏,仅有小麦、葡萄、橄榄等物,何来所谓的“百谷百果之种”

欧洲海盗只会屠戮美洲原住民,自己农业发展水平更是低下,怎么可能会“携农师、巧匠往教”,教当地原住民种植技术呢?

实际上,大明郑和舰队到美洲时才是传播文明与技术的,才是载百谷百果之种往教当地原住民的,甚至还帮助当地人改进农业耕种技术,作为徐光启的后裔,徐朝骏极有可能知道此事,但隐藏了其中细节,而把这个故事的主角从明人替换成了西人阁龙(哥伦布)。

知道何谓《蒙求》吗?

《蒙求》本是唐朝李翰编著的以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儿童识字课本,全书皆用四言韵文,每四个字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上下两句成为对偶,各阐述一个典故。

由此可见,徐朝骏编撰的《高厚蒙求》动机并不单纯,为计之深远。

由此可见,西方伪史制造谎言的机器并未停止,还在继续转动并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若我等不争,听之任之,将来必成祸患,遗患无穷!

1 2 3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故事极有可能源自徐朝骏《高厚蒙求》,嫁接在西方伪史身上的物种外来说,瞒得了一时,瞒得了一世?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