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揭秘孔子思想的三个方面

在《论语》里面,孔子讲得最多的是仁。而在另一本记录孔子思想的重要书籍《孔子家语》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思想中的其他方面,由此我们可以见识更丰富、更立体的孔子思想。

《孔子家语》是一本通过孔子家族流传下来的先秦典籍,它第一次公布于世是在三国时期。在清朝这个考据学盛行的时代,怀疑《孔子家语》是曹魏经学家王肃伪造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成了一种主流观点。但西元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汉墓中出土了一些竹简,到了西元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一号汉墓又发现了一批简牍,它们的内容都和《孔子家语》有关。

这些证据都表明,《孔子家语》并不是王肃伪造的,在西汉初期就已经有了类似的文本在流传了。

既然我们不必怀疑《孔子家语》的真实性,那么它记载了哪些孔子思想呢?我们就来看一看。百家讲坛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里的顶级谋略

01、

在《孔子家语》中,孔子思想的第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德。这个德和老子在《道德经》里所说的德相差并不大。很多人知道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但孔子的思想里面受老子影响的地方,容易被大家忽视。实际上孔子和老子并不是只有一面之缘,而是有多次交流。

孔子三十多岁的时候,南宫敬叔跟着孔子学习,孔子对他说:“我听说老子博古通今,他不仅明白礼乐的源头,还懂道德,可以做我的老师,我想去拜访他。”南宫敬叔就请求鲁国国君资助孔子,和孔子一起到周朝首都拜访,向老子请教。后来孔子前前后后多次前往周朝首都拜访,有一次他在周朝祖先后稷的庙中参观,看到一个金人,嘴巴上打了三个封条,背上刻了一些字。这段文字在《孔子家语》里面有全文记录: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所行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不闻,神将伺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诚能慎之,福之根也。曰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或之,我独不徙;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谁能于此?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哉!

仔细阅读这段铭文,大概意思是说,要言语行为谨慎,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强梁者不得其死,君子要能够守雌居下,如同江海容纳百川,君子高贵而能居人之下,就能远离伤害。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孔子读到这些言语,感触很深,让弟子们要记住这些话。这些思想,我们都能够在《道德经》里面找到,简直是浓缩版的《道德经》,肯定也是老子写作《道德经》的资源之一。那么《金人铭》的作者是谁呢?就是“黄老思想”中的“黄”——黄帝。孔子之所以认同这些观点,应该也和他跟随老子学习的经历有关吧。

孔子在《孔子家语·执辔篇》中说,五帝三王顺从天道,以德治国,不用刑法,而天下太平,不出门而教化风行于天下。孔子在《孔子家语》中还多次说,富贵而不骄,能处人之下,就能避免灾祸。处人之下,就像大地一样,万物在上面生长,而自己却不炫耀功劳。

孔子读《易经》的损、益两卦后评论说,自我减损的必然会有收获,自我增加的必然会被天道减损。以上的这些思想,和老子在《道德经》中“德”的思想非常接近,因此我们也不能忽视孔子思想中的“德”的方面,只是孔子把重点放在了礼上面罢了。

1 2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揭秘孔子思想的三个方面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