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帝国隐秘往事: 郑和下西洋不是七次,而是九次。西洋即欧洲之小西洋和大西洋,东西方通过丝绸之路紧紧连接,故有永乐帝宣谕西方

2010年6月,南京祖堂山社会福利院扩建时,发现了一座保存相当完好的古墓。墓葬规格很高,堪比王侯,墓室总长大约8.5米,宽约4.1米,券顶砌筑样式是一层竖排砖下叠压一层横排砖,共交叠成三券三幅。西方History是文学演义:现代人类文明起源于《易经》,但近代华夏却被出口转内销的异物污染了,文字、生活都发生了突变

图片

墓室内部

图片

清理干净后

图片

墓室中发现的两块石碑被紧急秘密运往南京市博物馆。

半个月后,南京文物保护部门公布,祖堂山大墓的主人是郑和副使洪保,只不过墓中没有棺木遗骨痕迹,早已被酸性土壤腐蚀殆尽。

查阅史料可知,洪保是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人,与郑和、杨庆是同乡,比郑和年长一岁。其13岁时便入宫作了太监。碑铭透露,“洪保”为皇帝所赐之名,其原名不详。

根据《明史》《瀛涯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诸多文献的记载,洪保航海经验极为丰富,曾多次作为郑和副使出使西洋。

《明史》记载,永乐十年,洪保就曾单独奉旨出使暹罗国。宣德五年,洪保升任右少卿,与郑和、王景弘等奉命第七次下西洋。

墓室开启后,证明墓室主人身份的碑铭并非墓志,而是一块“寿藏铭”,即《大明都知监洪公(保)寿藏铭》(简称《洪保寿藏铭》)。

“寿藏铭”预立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十月六日,共741个字,记录了洪保的生平和业绩,由周凤撰写,殷冔撰述行状,现收入南京市博物馆珍藏,是迄今为止记载郑和下西洋最为翔实的碑志之一,也是南京地区地下出土的铭文内容直接涉及郑和下西洋历史事件的第一方明代碑志。

寿藏铭

图片

图片

向公众展出的寿藏铭(拓片)

图片

寿藏铭意指墓主人生前就已经刻好的墓碑,其上记载着死者的姓名、身份、出生年月和生平事迹等诸多内容。

寿藏铭志文记载:

“永乐纪元(1403年),授内承运库副使,蒙赐前名;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赉捧诏敕使西洋各番国,抚谕远人;永乐丙戍,复统领官军铁骑,陆行使西域临藏、管觉、必力工瓦、剌撒、乌斯藏等国;至宣德庚戍,升本监太监,充正使使海外,航海七度西洋,由占城至爪哇,过满剌加、苏门答剌、锡兰山,及柯枝、古里,直抵西域之忽鲁谟斯、阿丹等国;

及闻海外有国曰天方(麦加),在数万余里,中国之人古来未尝到,公返斾中途,乃迁军校谕之,至则远人骇其猝至,以亲属随公奉金表效贡。

公所至诸国,莫不鼓舞感动。

公为人外柔内刚,恬静寡欲,尤能宣布圣命,以德威肃清海道,镇伏诸番,虽国王酋长、雕题枿服之人闻公之来,莫不归拜麾下,以麒麟狮象与夫藏山隐海之灵物、沉沙栖陆之奇宝同贡天朝,稽颡称臣焉。”

根据寿藏铭记载,1403年出发时,洪保是使团副手,但寿藏铭中并未提及正使是何人。由于此后出使洪保皆与郑和同行,所以推测1403年启程时的正使极有可能也是郑和。

所以,洪保一生至少八下西洋,曾驾驶“大福号”帆船到东南亚等地,其中可以明确的有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十年(1412年)、永乐十九年(1421年)、宣德五年(1430年)。

而《敕封天后志》等史料记载:

1 2 3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帝国隐秘往事: 郑和下西洋不是七次,而是九次。西洋即欧洲之小西洋和大西洋,东西方通过丝绸之路紧紧连接,故有永乐帝宣谕西方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