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哪些人值得我们交往

二、关于难

物为易,德为难。《道德经》云:“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物的法则,是凡俗人性所遵循的。德的法则,是与物的法则相反的,是与凡俗人性相反的,所以德最难。

《道德经》云:“难易相成。”先做最难的事,克服了最难的,那么后面的所有都不再难。《道德经》又云:“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为什么轻诺必寡信呢?因为不知道守道之难,不知道“有德”之难。任何其他事也是如此,当一个人预计办一件事的难度比事情的实际难度小的时候,当他去办这件事就会失败,失败就会失信。反之就会守信。孔子说颜回可以择乎中庸而弗失,而一般人“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守道有多难呢?这个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而只有当一个人对守道难度的估计超过或大于其实际难度时,才能真正守道。“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是说连圣人都把守道看成一件极难的事,所以他才能达到目标,并且在世俗社会无往而不利,因为他已经把最难的做到了,世俗的事只是最简单的。最难的“有德”已经做到了,与世俗的物打交道就毫无难度。好比一个人看到一个足球,他以为是两百斤的石头,当他真的撸起袖子去搬的时候,会觉得这个足球根本不存在一样。当一个人能力足够搬起两百斤的石头时,搬起足球才轻而易举。如果一个婴儿无法搬起一个足球,他更无力搬起两百斤的石头。这便是难易之辨。

孔子云:“仁者先难而后获。”所难者何?德也。所获者何?物也。北宋学者刘敞说:“勿为名则名随之,勿为利则利随之。”如果一个人先做最难的事,先务于德,那么获物这种事就是最容易的,是顺带而来的,是随之而至的,因为德比物要难得多。

图片

世俗常常有种误会,以为那些有德之人,不在乎外物,视金钱如粪土,他们是不是生活的弱者?是不是没有能力过上风光无限的生活?其实完全不是这样。能做最难的事,反而做不了容易的事,这是荒谬的。有德之人能做最难的事,他们的智力远远超出凡俗,无论是趋福还是避祸,他们都能做得比凡俗之人更好。只是他们重德轻物,避免让外物拖累自身,这才是真正的趋福避祸。

世俗还有一个误会,以为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一些吃亏、上当、受气、被欺负的人,他们遭受物的损失,不出怨言,默默忍受。这样的人被视为“老实人”,他们是不是有德者呢?这并不是有德者,他们只是无力或不敢反抗而已。如果是因为胆怯而不敢反抗,这恰恰是有德的反面,因为有德者的一个标准就是“弱不畏强”。

真正的有德,是有能力反抗,却完全不在乎外物的损失,因为他们有自己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不想为此浪费时间和精力。这样的人与“老实人”有时候表面看起来相似,不细心可能无法察觉其中的差别。例如汉代的直不疑,他当郎官侍奉文帝时,室友有人告假回乡,错拿了同屋另一郎官的金子走了。不久同屋郎官发觉丢了金子,便猜疑是直不疑偷了,直不疑觉得辩解非常麻烦,于是向他承认是自己误拿了金子,向他道歉,并做了赔偿。后来,告假之人回来归还了金子,使失金郎官大为惭愧,而直不疑也因此被称为忠厚长者。直不疑这样的人,有能力辩解却不辩解,这样的行为一般人难以理解,而实际上他们是有自己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外物的损失对他们来说没那么重要。在生活中,我们要判断一个人是逆来顺受,还是重德轻物,需要仔细辨别。不要轻易把别人当成傻子,人家可能只是不愿与你计较过多而已。

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具有“先难而后获”的品质,那么他是一个有德者,自然也是一个仁者。凡俗之人先务于易,先务于获,先务于名利,名利反而不易得,还常常为名利所累。

如果你先务于德,先做最难的事,那么你能得到的回报也会相应地更多更大。孔子云:“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帝舜出身寒微,早年受尽困苦磨难,最终却登上天子之位。他是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出自田间的天子。帝舜有大德,所以他得到的回报也更大,回报是“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孔子认为“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上天如果要给一个人降大任,必定让他做最难的事,经受更大的磨练,最后他会获得更大的回报。如果一个人做不了难事,经受不了磨练,那么反过来证明上天降给他的只是“小任”,而非“大任”。当他嫌自己所获不丰厚时,是根本没有资格的。接受小任,获得小的回报。接受大任,获得大的回报。

我们每个人生活都需要用物,获物有两种策略,有以德获物,有以物获物。以德获物难,以物获物易。以德获物,细分有如下几种:

其一,以勤奋。其二,以勇气。其三,以智谋。其四,以功勋。以功勋获物者,为德之全。因为功勋的取得,需要具备勤奋、勇气、智谋三种素质,同时还要具备爱人之心。总之,以德获物难,其中以功勋获物尤难。

以物获物,细分有两种。其一,以侥幸。其二,以奸诈。侥幸者,如中彩票,如偶然继承遗产。奸诈者,如偷窃、抢劫、诈骗。以奸诈获物者,问题一方面是受到世间刑律惩罚的概率很大,另一方面不义之人最终很难驾驭不义之财,这在世间有数不胜数的例证。以侥幸获物者,问题是一方面侥幸之事没那么容易遇到,另一方面被幸运冲昏头脑的人很难驾驭这种非分之财,而且很可能走向以奸诈获物。这方面也有很多例证,我们略举几例。

在2003年之时,马洪平只是哈尔滨某商场的一个普通保安。当年10月份,马洪平意外中得了500万元大奖,一跃成为了百万富翁。而更令人羡慕的是,在马洪平中奖的几个月后,他居然又中得了500万元大奖,实在是幸运至极。一时间,马洪平的事迹在彩票圈流传了开来,很多彩民甚至称其为“东北彩王”。连中2次大奖的马洪平可谓是名利双收,他索性辞职回家专门研究并购买彩票。据了解,马洪平每次买彩票的花销都不在少数,甚至有不少次买彩票的花销都超过了万元。只不过,这次马洪平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即使他买再多的彩票,也没能中上第三次大奖。于是乎,马洪平很快便没钱了,甚至还欠下了不少的债务。而且,马洪平后来还不惜走上了诈骗的道路,用不法之财继续购买彩票,希望借此翻身。但最终,他也没能如愿,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被判进入“小黑屋”10年之久。

而除了马洪平以外,也有不少彩民中奖后成了“悲剧”。例如在2008年,打工人陈某就中得了1000万元的大奖。在中奖后,陈某果断抛弃了自己的现任妻子,过上了花天酒地的生活。不过,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在短短几年后,陈某就因赌博,让自己变得倾家荡产、负债累累。最后,陈某因恶意透支信用卡20万元,而进了“小黑屋”,落得与马洪平相似的下场。

侥幸之财与奸诈之财不同,它不涉及义与不义,如果一个人能驾驭好,完全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关键在于,这个人本身的“德值”足不足够他去驾驭这些外部之物。因为获物过于容易,如果德不够,那么这些外物只能放大人性的弱点,最终人反而被外物拖累。

我的一个朋友子视曾经说过一段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他是这么说的:何为利害?利,我们通常理解为“好处”,那么害,自然就是“坏处”了。每个人都想要变好,这是生物趋利避害的本能。但是,“利”不会凭白无故地掉到你头上,“利”只是一种结果,这种结果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是深层次的,不是浅显的。就好比有人看见花好看,于是就采下一朵戴在头上,然而用不了一会儿,花就蔫了,原本能给你增加色彩的的花,现在反而成了减分项,于是你又迫不及待的把它丢弃。我们看到“利”时,总想着可以“拿过来”,这是一种机械的,肤浅的思想。“利”是生长出来的,花儿从种子发芽到绽放,经历了默默无闻的生长,小麦成熟也经历了悄然的生长。骤而言“利”,是有害的,只看到结果,看不到原因,就会引发争夺,因为大家都想把“利”很简单直接地“拿”过来,这就埋下了毁灭的根因。所以,《道德经》讲“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孰知其极?其无正焉,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为什么求“利”反而取“祸”?因其无正,求“利”反而动了生“利”的根基,正生义,义生利。取“利”的正确做法应当是,虚心合道,萌生正气,以遂其生成。《道德经》讲“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以无为用,天下之有皆可以为利。“利”不是什么不好的东西,不需要避而远之,很多人以为道家视“名利”为粪土,其实是大错而特错,道家视“名利”为末,视道德为本,先有本而后有末,这叫前后相随,事道之人自然培源固本,“利”只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俗人只是一味地舍本逐末,恐怕只会背道而驰,难以得志。

子视的话很深刻,与我所论述者一致。简而言之,“德”为本,“物”为末。本为难,末为易。无本而求末,是不可能的。

1 2 3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哪些人值得我们交往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