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完全版]

明朝第1帝:朱元璋是社会大学毕业的博导

朱元璋从25岁时参军当一名普通士兵,到40岁称帝,只用了15年时间。这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

必须承认,“天赋异禀”、“英才天纵”是存在的。

比如说在物理、数学方面,牛顿、爱因斯坦、高斯这样的天才,你1000个人加起来再付出10倍的努力,也顶不上人家一个人。

文学艺术也是这样。比如说音乐领域的天才莫扎特、肖邦,你1000个人加起来再付出10倍的努力,照样也搞不过人家一个人。

社会、政治经济军事领域,也是如此。毛主席:经济管理学的超级大师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便只能以“天赋异禀”、“英才天纵”来解释。

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上真正白手起家、一统天下的皇帝,只刘邦、刘秀、朱元璋三四人而已。尤以朱元璋是真正的“白手”。

起事时,人家刘邦好呆是个亭长,相当于乡长吧。

刘秀则出自南阳巨富之家,妥妥的富二代。

而朱元璋呢?

朱元璋1328年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因在家族兄弟排第八,故名朱重八。他的亲哥哥,则叫朱重五、朱重六……

听这名字,就特不讲究,一听就是穷人家没读过书的人起的。穷到什么地步呢?

朱重八15岁时,家乡发生旱灾,第二年又发生了蝗灾和瘟疫。半个月内,他的父母,大哥等先后去世,只剩下他和二哥。哥俩没钱买棺材,也没有坟地,只好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一下,安葬了亲人。

然后,朱重八与朱重六,各自逃生。

朱重八走投无路,就投奔皇觉寺当了小和尚,干苦力活。

第二年,寺里也没饭吃了。17岁的朱重八只好离开寺院,流浪乞讨。

朱重八以和尚的身份共乞讨三年。其间他到了合肥,然后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然后是汝州、陈州、鹿邑、亳州……走遍了淮西、豫东的名都大邑,见了世面,积累了社会经验。

朱重八是社会大学毕业的。社会大学毕业的多了。而朱重八,是博导级的。

25岁时,朱重八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自此参军,并改名“元璋”,当了一名普通士兵。

14年后,在平定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义军后,朱元璋在《谕中原檄》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并派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北伐中原。

北伐的策略是:先取山东,去除蒙元的屏障;后进河南,斩断其羽翼;再取潼关,占据其门槛;后进兵北京,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席卷而下……

这就是社会大学毕业的博导级的水平。

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从25岁时参军当一名普通士兵,到40岁称帝,只用了15年时间。这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

究其原因,还是本文的主题,朱元璋社会大学毕业的博导。

看他的武将,那些开国功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其中许多是他少儿时一起放牛、一起撒尿的兄弟。

这些一起放牛、一起撒尿的,就都那么优秀?是博导朱元璋教会了他们。或者更准确的说法,叫一起进步,“教学相长”吧。

而至于文臣中的第一开国功臣李善长,“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的谋士朱升,以至儒生唐仲实等,朱元璋能用他们,采用其建议,首先也在于朱元璋自己眼光高,达到了博导级的水平。

朱元璋从一个最普通的小士兵开始,用15年时间消灭各路义军,推翻元朝统治,继而称帝,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打下了明朝近300年基业,只能用“天赋异禀”、“英才天纵”来形容了。

甚至,作为一个没受过教育的人,朱元璋的书法也被后世点赞。

陶宗仪在《书史会要》里,说朱元璋书法“神明,天纵,默契”。

康有为则评论说,“明太祖书雄强无敌。”

明朝第2帝:朱元璋给建文帝这孙子挖了两个超级大坑

坑太深,孙子掉进去爬不出来!

朱元璋大杀功臣,当然是有原因、有想法的。

他原先立的是儿子朱标当太子。如果朱标继位,朱元璋应该不会杀功臣那么狠。朱标宽厚有雅量,也有能力,很得人心,继位后管理那些老臣老将,大概是可以的。

问题是朱标生病去世了。朱元璋就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当继承人。

朱元璋一方面精心培养这个孙子,一方面帮他上位铺路。

孙子年纪小,没经历过事,一旦继位,能管住那些能臣悍将吗?估计不行。朱元璋就大开杀戒,把开国的文臣武将们基本杀光了。

那用谁来治国、保国啊?用自家人。

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子们封为藩王,如齐王、燕王、辽王、晋王、湘王、代王、肃王等,分守各地。

用朱氏子孙拱卫朱氏皇权,思路是不错的。

但事物总是两面的,这里而有个大坑。

朱元璋去世,21岁的朱允炆继位,就是建文皇帝。

朱元璋杀能臣悍将,是怕他孙子管不住。但建文皇帝一上位,就发现了第一个大坑:

他更管不住他那些当藩王的叔叔啊!

各大藩王有自己的兵、自己的钱,在自己的地盘上说了算,根本就不甩在南京的侄皇帝。

这皇帝怎么当啊?越往后越当不下去啊。怎么办,当然是削藩:

就是把自己那些当藩王的叔叔们都削掉。

这个思路也完全正常,换谁当皇帝也会这么做。只是什么时候做,有没有能力做成的问题。

建文皇帝开始做了,套路倒也对——

先捡软柿子捏。

周王先倒了;接着代王、齐王、岷王、湘王等也被废了……进展还算顺利。

最后啃硬骨头——燕王朱棣。

朱棣文武双全。明开国第一功臣、中山王徐达把长女嫁给了他,并对他精心辅导。朱棣多次亲自带兵上阵打元军,深受部下爱戴。被封燕王后,坐阵北平府,在各大藩王里兵最多,实力最强。

当削藩轮到自己头上的时候,朱棣就反了。反的理由,都不用自己想,在历史上随手拿来——

清君侧。意思是不反皇帝,而是要清理皇帝身边那些乱出主意,乱办事的人。

叔侄二人,展开了长达三年的血腥内战。

战端一开,建文皇帝抓虾了。他发现了朱元璋留给他的第二个大坑。怎么描述呢?建文皇帝一定在心里暗暗埋怨朱元璋:“爷爷啊爷爷,你大杀功臣都是为我好,我懂的。但你好呆也给我留下一两个能力强又靠谱的人啊!你杀个精光,现在既没有一个像样的文臣帮我谋划组织,又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大将,你可让我怎么办啊!”

反观朱棣那边,不但自己能带兵打仗,更有姚广孝这种帝师级的人物谋划组织。

当然,建文皇帝也有优势。他毕竟是朱元璋精心培养的正牌皇帝,有号召力,可以全国调兵,兵多。

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兵多也没用啊。

朱棣终于打到了长江边上。

建文皇帝撑不住了,派人找朱棣谈判,割地求和。你在北边当皇帝,我在南边当皇帝。

但这个时候晚了,朱棣当然不答应,继续进军。

1402年夏,朱棣攻破南京。

那晚,皇宫中起火,建文皇帝不知所踪,成为了一个历史谜团。

朱棣取代侄子当上了皇帝,并成为明朝最有作为的皇帝,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

 

明朝第3帝:可以不知唐宗宋祖,不能不知永乐大帝

正是由于朱棣办了许多大事,所以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有人认为,朱棣的文治武功,与唐太宗李世民相仿。当然两人风格不同。而由于朱棣时代离现在只有几百年的光景,他的那些大事功,对现在有直接影响。

在本公号本系列的上篇文章《明朝第2帝:朱元璋给建文帝这孙子挖了两个超级大坑》中写到:当削藩轮到自己头上的时候,朱棣就反了。反的理由,都不用自己想,在历史上随手拿来——清君侧。意思是不反皇帝,而是要清理皇帝身边那些乱出主意,乱办事的人。叔侄二人,展开了长达三年的血腥内战。1402年夏,朱棣攻破南京。那晚,皇宫中起火,建文皇帝不知所踪,成为了一个历史谜团……朱棣取代侄子当上了皇帝,并成为明朝最有作为的皇帝,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

朱棣通过三年战争,将侄子建文皇帝打得不知所踪后,在南京登基,成为明朝的第三个皇帝,即明成祖,年号“永乐”。

他的文治武功对后世影响极大,因此后来有些人称他为“永乐大帝”。

当上皇帝后,他做过哪些大事?

1、建长陵,经营北方

由于自己兴起于北平,朱棣十分重视经营北方。

1409年,他开始在北平营建“长陵”,作为自己死后的陵墓,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

在位期间,他曾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鞑靼、瓦剌等先后接受他给予的封号。

从“长陵”开始,明朝的皇帝们建成“十三陵”,现在是著名的旅游景区。

2、始建紫禁城(故宫)、天坛、太庙,迁都北京

朱棣在南京即位后的第一年,就开始准备迁都,下诏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1406年,征调工匠、民夫上百万人,正式营建北京宫殿。

15年后,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

3、郑和下西洋

1405年,朱棣派太监郑和率水手、官兵近2.8万人,乘“宝船”62艘,远航西洋。

而且,郑和下西洋不是一次,先后达七次。经过了30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等地。

意义就不细说了,教科书上都有。

4、《永乐大典》

1403年,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等名臣开始纂修大型类书,就是后来的《永乐大典》。

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朱棣的业绩当然还有更多,如征安南,始创“内阁”,恢复锦衣卫,始创“东厂”……

当然他也有被人诟病的地方。比如,他可能比他老爸朱元璋更残酷,尤其在面对建文帝旧臣的时候。他对方孝孺“诛十族”,比众所周知的“诛灭九族”还加了一族!

。。。。。。。

正是由于朱棣办了许多大事,所以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

有人认为,朱棣的文治武功,与唐太宗李世民相仿。当然两人风格不同。

而由于朱棣时代离现在只有几百年的光景,他的那些大事功,对现在有直接影响。

所以,可以不知唐宗宋祖,一定要知道“永乐大帝”!

 

明朝第4帝:步步惊心,这个只当了10个月皇帝的一代明君

在短短的时间里,朱高炽办了许多大事、好事,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认可。他的庙号被定为“仁宗”,挺准确。但,他只做了10个月皇帝就去世了。《明仁宗实录》《明史》等,都只字不提他的死因。这在后世引发了极大争议,扑朔迷离……

朱高炽是“永乐大帝”朱棣的长子,在朱棣去世后继位,即明仁宗。

 

他上位的路,不容易,步步惊心。

 

朱高炽的首要问题,是身形过胖,这影响了他的一生。

 

胖到什么程度呢?他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即使这样也总是跌跌撞撞。对于以武力夺天下、一生嗜武的永乐大帝朱棣来讲,他不喜欢这个长子。

 

朱棣更喜欢二儿子朱高煦和三儿子朱高燧,经常带把他们带在身边,行军征战,精心栽培。

 

长子朱高炽,只能接受另一种生活,另一种教育。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文化名流的指导下,朱高炽把精力都放到研究文化和儒学上。他在这些领域的专注和成绩,获得了大部分翰林学士的尊敬。他也与这些文士们建立了友谊,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行政治理经验。

 

朱高炽与两个弟弟朱高煦、朱高燧间争夺未来继承权的斗争,早早就开始了。

 

1399年,“靖难之役”开始,朱棣要抢侄子建文皇帝的皇位。他亲自带军出征,冲锋陷阵。往往,朱高煦便会跟在他身边。朱高煦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很在威信,并多次在战斗中救老爸朱棣于危难之际。

 

朱棣曾欣慰地对二儿子说:“你大哥身体不好,你好好努力吧!”

这是明显的暗示,甚至可以说是承诺。

自此,朱高煦更是激情高涨,立下大功无数。他的努力,是奔着将来的太子之位、皇帝之位去的。

 

 

而朱高炽由于长得胖,不能随军作战,只好留守北京。期间,建文帝派李景隆率50万大军围攻北京,而朱高炽手里只有1万人。他没有恐慌,巧妙组织城防,沉着应战,最终以1万人挫败了50万人的进攻。

 

这一战,对历时三年的整个“靖难之役”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想想吧,如果朱棣的北京大本营被攻破,后方失守,那战争双方的军心、民心可能会发生根本变化,朱棣的体系可能瞬间崩塌。

朱高炽立下的功劳也是巨大的。

 

所以,战争结束,朱棣当上皇帝后不久,大学士解缙、黄淮等便极力要求立朱高炽为太子。

 

朱棣心里不情愿,他喜欢的是二子朱高煦。但长子朱高炽深受文臣爱戴,立有大功,又没有什么过错,在讲究“长幼有序”的传统社会里,朱棣也顶不住压力。最终,他立了朱高炽为太子。

 

朱高煦、朱高燧肯定不服气啊,就开始私下搞动作,玩黑的。

 

朱高煦先是收集材料、进谗言,使得立太子的第一功臣解缙被贬黜。几年后,解缙被锦衣卫埋入雪堆冻死。

 

后来,还是由于朱高煦进谗言,朱高炽也被直接训诫了,他的两个最亲密的文臣师友被秘密监禁……实在是太让人心惊胆战!

 

后来,朱高煦还想武力解决问题,私养了许多武士图谋不轨。关键时刻,杨士奇、徐皇后(徐达之女)说服了朱棣,削夺朱高煦的部分护卫,强令他到乐安当藩王,才没闹出大事来。

 

朱高燧更狠,在朱棣得病期间曾密谋杀死老爸朱棣,然后矫诏即位。事泄,没能成功。朱高炽为三弟求情,朱棣才没有处理得太狠。

 

1424年,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途中去世。按说,这个时候,朱高炽可以顺利继位了吧?

 

事情还没那么简单。

 

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等重臣,决定秘不发丧,在回京路上一切如常;同时派杨荣等回京密报朱高炽,并帮朱高炽做好周密布置。

 

1424年,步步惊心之后,朱高炽终于当上了皇帝。

 

从上位第一天起,他就处处以唐太宗李世民为楷模,勤政爱民,重用贤臣,从谏如流……

 

首先大赦天下,释放了被父亲朱棣关押的建文皇帝旧臣;同时平反冤狱,建文帝忠臣方孝孺的“诛十族”惨案、解缙冤案都得到平反;被父亲朱棣冷落、关押的许多大臣重新得到重用,如原户部尚书夏元吉……

 

为政方面,他削汰冗官,重用以杨荣、杨士奇、杨溥(史称“三杨”)为代表的贤臣。

废除苛政,让民众休养生息。具体做法包括减免赋税;给受灾的民众无偿赈济;开放一些山泽供农民渔猎;对于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罚,妥善安置……这使得生产力迅速恢复。

 

勤俭务实,取消了郑和预定的又一次下西洋,停派了为皇家采办黄金和珍珠的使团……

 

在短短的时间里,朱高炽办了许多大事、好事,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认可。他的庙号被定为“仁宗”,挺准确。

 

但,他只做了10个月皇帝就去世了。《明仁宗实录》《明史》等,都只字不提他的死因。这在后世引发了极大争议,扑朔迷离。

 

有人说他是因雷击而死。

 

有人说他是因纵欲过度,死于“阴疾”,就是与性相关的病喽。

 

有人说他是猝死于与肥胖相关的疾病。

 

也有学者经过研究得出结论,朱高炽是被其长子朱瞻基弑父谋位害死的。朱瞻基即明宣宗,是个厉害角色,性格与其父相反,善骑射,热衷权力,工于计谋。他迫不及待地为自己早日登基筹谋,不顾亲情下狠手,这个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毕竟历史上这种事很多。

即位前步步惊心,去世时扑朔迷离,这就是只当了10个月皇帝的一代明君,明仁宗朱高炽。

1 2 3 4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完全版]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