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公退私进,是黑恶势力产生的根源

五、反腐,扫黑除恶,既为匡扶正义,更为匡扶社稷

当年秦国为了集权,一边扫平了六国,一边消灭了墨家为代表的民间武装游侠组织。因为诸侯国和民间的游侠组织,都是私权的代表。要为天下重新树立起来公权,让国家和权力为人民服务,消灭私权,是一场必由之路。也是一场无可避免的公与私之间的战争。

后来的汉武帝,为了集权,先是削藩打老虎,后来扫黑除恶,消灭了郭解所代表的民间武装游侠组织。夺回他们兼并的土地,重新分配给百姓。

历朝历代,私权对公权的僭越和侵蚀,都是高低搭配。在朝堂上,有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的大老虎。在民间,则有各种武侠性质的黑社会组织。下面的黑恶势力,又和上面的大老虎沆瀣一气,进行钱权交易。老虎们用下面的黑恶势力做白手套,黑恶势力用老虎们做保护伞。他们勾结在一起,上蒙蔽中央,下欺压百姓。

扫黑除恶,既是为了消灭黑恶势力,维护天下社会正义。更是为了重建公权匡扶社稷。如果一个国家,连个国家的样子都没有,只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黑社会二流子们互相比武争斗的江湖。那么这个国家,不可能长治久安,政权就不可能稳固。所以,反腐加扫黑除恶,是固国本之战,是长治久安之战,是重新赢得民心之战。怎样才能赢得民心?把国家公权,施行到社会组织方方面面的毛细血管中,消灭黑恶势力,保护人民安居乐业,就可以赢得民心。

现今的扫黑除恶,对于化解房地产死局,更有特殊的意义。大老虎们,通过金融奴隶制,奴役了城市居民,窒息了国民经济的活力。如何才能破局,如何才能用更多的土地储备,政治和金融双管齐下,打垮大老虎们利用手上所控盘的土地存量哄抬房价的投机行为。以国家公权,控制农村的土地资源,对解决房地产泡沫问题,建立起房地产的长效机制,具有战略性意义和价值。

要全面依法治国,终结极端公退私进,极端低劣粗鄙的武侠治国是第一步。上打老虎,下扫黑除恶,消灭法外私权是第二步。加强中央集权,重建国家公权是第三步。建立公权为人民服务的机制,这是第四步。

消灭私权,并不是说,平白无故的拿走别人的财产。恰恰相反,公权保护的是人民的财产,不被私权掠夺和诈骗。消灭私权是说,要消灭法律规定之外的法外秩序和法外贪腐势力,和法外黑恶势力。

我们这个民族的先贤们,几千年以来都在研究怎么管理国家。在这方面,我们是最伟大的,最智慧的。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管仲寥寥数言,便说的十分透彻了。而我们现在的学者教授们,却搞无洋不兴挟洋自重那一套,跟蛮夷们学习怎么管理国家,怎么搞法制。如同是扔掉自己的珠玉,跪在地上用舌头去舔洋人吐在地上的痰。愚蠢透顶,丢人现眼。

《管子·法禁》:“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毋赦,则民不偷于为善。爵禄毋假。则下不乱其上。三者藏于官则为法,施于国则成俗,其余不彊而治矣。”

这段话是说什么呢?儒家的礼教,讲的是克己复礼。法家的法教,讲的是克己奉公。如何才能让天下人都能克己奉公呢?法制不议,是说法律的尊严和最高权威不容质疑,人们只有在相信国家公权能切实宰制他们的时候,他们才会遵守法律,不做违背法律损公肥私的事。如果法律就跟开玩笑一样,甚至都忘记了自己的国家还有一部宪法,谁还会拿法律当回事呢,有机会损公肥私的话,谁不去肥一下自己,都会觉得自己傻。可见,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国家公权,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保障。

刑杀毋赦,则民不偷于为善。如果有人触发了法律,那就应该按照法律来惩罚他。如果有法不依,随便赦免罪犯,那么人们就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损公肥私,触犯法律,可以侥幸获得免罪的机会,他们就会进行冒险。怎么才能让人们不去以身试法,进行侥幸冒险呢?关键在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里的善是说,守法为善,违法为恶。

爵禄毋假,则下不乱其上。在法教中,讲的是循名责实,赏罚分明。政府官员不再享有封土,而只是拿工资。既然只是拿工资,那么就需要干的好的,多提拔多发工资。干的差的,多淘汰多降薪。这需要三方面的保障,第一要保障人事权的中央集权,第二要保障财权的中央集权。提拔任用官员,和给官员们发工资提供待遇的财权,如果不在中央手里,他们就不会效忠中央。如果官员能从其他途径寻租权力获得俸禄,而又能侥幸逃避惩罚,他们必然会损公肥私。

第三方面,需要有一套非常合理高效的考核评优机制,让贤能之人受到更高的级别,和更高的待遇。让无能之人和奸恶之人,受到淘汰和待遇降级。这样的话,臣下才会更加效忠君王,更能够克己奉公。

三者藏于官则为法,施于国则成俗,其余不彊而治矣。管仲认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法、刑、爵禄三者。法、刑、爵禄在中央,则法制可成。用中央集权的公权,把法制推行到全国,则成法教。以法教教化百姓,人人奉公守法,则天下不用强制的暴力高压管理,就可以自然而然的长治久安。

1 2 3 4 5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公退私进,是黑恶势力产生的根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