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经多气多血,在这条经上的穴位很神奇,比如商阳穴、合谷穴、偏历、温溜、曲池等等,不仅治本经病侯,还能治疗一些特殊病症。治疗肩臂挛痛的穴位巨骨穴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我们说到的穴位,是大肠经位于臂上的臂臑(nao)穴,为什么除了肩臂颈项问题,还能治疗甲状腺、眼部疾病呢,来,一起来探秘。
肩髃穴
肩髃: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手阳明与阳蹻脉交会穴。
别名:中肩井、扁骨、肩井、肩尖、尚骨。
肩髃:髃,髃骨,为肩端之骨。此穴在肩端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故名。
尚骨:尚,超过、高尚之意。骨,肾主之水也。尚骨名意指本穴经水为高处的肾水。
中肩、偏肩、肩尖:中,指本穴位于大肠经经脉之中部。中肩、偏肩、肩尖皆为对穴所处的位置的指示,无它意。
本穴物质为臂臑穴传来的经气所化,臂臑穴上传本穴的物质为强盛的阳气,至本穴后因散热而冷凝沉降,所降之浊在地部形成小的水域,而本穴的地部水域相对肾所主的腰膝骨部来说它是处于较远的边缘之处,故名肩髃。髃骨、扁骨、扁髃之名与肩髃穴同,扁同偏。
手阳明跷脉之会。跷,跷健也。本穴物质既有大肠经由此上行头颈部的阳热之气又有地部之经水,表现出跷脉物质阴阳相济的特性,故为手阳明跷脉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量较少。
运行规律:循大肠经地部流向巨骨穴。
定位: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
简便取穴法:
1.屈臂外展,肩峰外侧缘呈现前后两个凹陷,前下方的凹陷即为肩髃穴。
2.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之间,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线上处取穴。
功能:通经活络,理气散结,祛风化痰 。
主治:
1.肩臂挛疼痛,上肢不遂。肩髃穴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
肩痹痛:肩髃、天井、曲池、阳谷、关冲。(《大成》)
肩周炎:肩髃透极泉。(《辑要》)
偏风、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列缺。(《千金翼》)
背及肩臂肿痛: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
2.瘰疬、瘿气。肩髃穴有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
瘰疬: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
瘰疬:肩髃、曲池、天池、天井、三间。(《针灸学》)
3.隐疹(风疹、荨麻疹)。肩髃穴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
瘾风:肩髃、阳溪。(《百症赋》)
隐疹: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针灸逢源》)
4.高血压:人迎穴、大椎穴、太冲穴、肩髃穴。
日常防护
1.预防关节炎:在日常生活中,多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搓肩髃,或者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
2.推拿:用大拇指按揉肩髃穴100~200下或点按10~15分钟,每天坚持可防治肩臂酸、疼、僵、硬等。
3.刮痧:用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肩髃穴3~5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治疗风热瘾疹等。。
4.艾灸:在肩髃穴部位,用艾条温和灸15~20分钟,可改善肩臂痹痛、肩周炎等。
5.拔罐:用火罐或气罐留罐5~10分钟,隔天一次,可改善肩周炎、肩臂酸痛、风热瘾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