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西方近代科学的神父光环:金手指一点,小孩速成神童,诸多业余者变身成大师、宗师。为什么法语“以太”发音与汉语“一大”相同?

一个从小就数学基础就很差的神父,主修也不是数学,居然指导一个又一个的数学大师、物理大师,开拓了概率论、费马定理、帕斯卡定理,还传授给惠更斯“充电音乐理论”,敢问,此前从未有过任何相关系统学习经历、从未有过任何相关经验的神父,怎么就一跃成为了可以“指导”上百位大师、宗师级人物的“大拿”了?

一个资质平平、数学几乎一窍不通的人,居然摇身一变,在指导、鼓励其他学者研究数学的同时,自己也在数学研究领域大放异彩,甚至发表了“梅森素数”(Mersenne prime)。

据说,他编撰了所谓的梅森素素列表,其指数高达257。梅森素列出的指数如下:2、3、5、7、13、17、19、31、67、127、257。

图片

为了纪念梅森为“科学”所做出的“贡献”,数学界把 2^n-1型的数称为“梅森数”;如果梅森数为素数,则称之为“梅森素数”。

令人感到惊异的是,梅森对音乐也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据说,他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声学和音速,并于1636年出版了著名的音乐理论作品《宇宙和谐》【又称《谐声通论》(Harmonie universelle)】。

图片

在西方的宣传中,梅森神父是第一个发布与振动弦有关定律的人:其频率与拉力的平方根成正比,与长度,直径,直径和比重的平方根成反比。

晚年期间,梅森还陆续出版了五篇推广数学科学的论文。

据说,梅森在阅读了伽利略的著作后,坚持在法国出版了伽利略的作品,使得伽利略的想法在意大利外广为人知。

图片

1634年,梅森还进行了伽利略实验,以测试下落物体的运动定律,介绍了他在测量147、108和48英尺高空坠落物体加速度时获得的结果。 (这个时候的欧洲度量衡就诞生了英尺???欧洲统一度量衡,不是19世纪中叶的事情么?)

不幸的是,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时,1648年7月,梅森在探望笛卡尔后病倒了。

“此时,有人(医生)建议他将酒与水混合以帮助他恢复健康,但是他作为神父遵守着戒律清规,于是放弃了这种疗法。在患严重疾病时,可遵医嘱喝酒治病,最终还是不采纳。”

喝酒治病??? 喝……黄酒吗?

后来,由于他的肺有脓肿,找不到外科医生做切口手术,导致病情恶化。

在好朋友加森迪的陪伴下,梅森神父于1648年9月1日在巴黎逝世,此时距他60岁生日仅有8天。

看看,这就是当时欧洲所谓的医学的真实水平。梅森神父可是法国科学院的先驱啊!

一个处处显示蒙昧与无知的地方,所谓科学大神时不时作出荒谬举动,同时却匪夷所思地不断发表一篇又一篇惊世大作,这不是很矛盾吗?

说完了神奇三人组的生平事迹(不是神父,就是教徒),咱们来看看来自华夏的知识是怎么变成他们著作中的内容的。

1608年,利玛窦出版其汉文著作《畸人十篇》,其书名源自《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

当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发现中华文明极为璀璨,就忙不迭学习、翻译中国哲学、科学回欧洲。

作为全身心投入神学研究并借此登上高位的梅森神父不但在没有任何学习经历、没有任何相关传承积累的情形下,突然爆发,在短时间内成为多面手、成为诸多领域内的专家,身兼数学家(初中水平都没有达到就成了数学家)、声学家、光学家、力学家、航海学家等数不胜数的跨学科头衔,怎么可能办到?

这种神奇的景象,时至今日,再也没有出现过,可谓“绝唱”。

从梅森不断收集整理利玛窦及其继任者如龙华民等耶稣会传教士的书信资料就可以看出,他的目的十分明确。

那就是在战乱背景下,尽快招募足够的人手,一起研究、汲取来自华夏的学术精华,集体抄袭,改头换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发表各类成果,据为己有。

马德格堡围城战。彼时,战争祸乱欧洲三十年,西班牙曾一度差点打到巴黎

图片

17世纪, 华夏典籍《庄子》和“大一”的概念传至西方。作为欧洲“中国文化中心”的法国,首先接触到了这个概念,于是将其音译为“以太”(法语:éther)。

“大一”是什么?

《庄子·天下》云:“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意思不难理解,大到极点的东西已无外围可言,谓之“大一”;小到极点的东西已无所包容,谓之“小一”。

所以,“大一”是华夏的传统概念。

在其后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大一”出现了同名异义、同义异名的现象,既有名称的改变,又有内涵的变化。

古时,大太相通。大一,即为太一。世间之大莫若天,天外天,无穷大,谓之太一,即宇宙。不仅如此,一乙相通、一壹相通、太泰相通。

换言之,大一在古代还可写作太一、泰一、大乙、太乙、泰乙、大壹、太壹、泰壹。

从涵义的变形上来理解的话,“大一”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是哲学概念,可以是宇宙、可以是天帝、可以是老君,可以是星星、可以是人皇、可以是品行才能,还可以是规律……

所以,当“大一”的概念传至欧洲时,翻译该概念的法国传教士们全都傻眼了。

图片

本来学起来就颇为吃力,这样的涵义和变化,哪能搞得清?

最后,迫于无奈的传教士们只能胡乱理解、强行翻译,秉着对斗司(God)的信仰,把具有至高、东皇之意的“大一/太一/泰一/大乙/太乙/泰乙”降级处理,去神化,仅仅把它当作一个中国人名,按照西方习俗来翻译,即为以太(éther)。

这个单词的法语发音,与汉语相同,就是“一大/一太/一泰/乙太”。

笛卡尔认为以太(éther)是充斥于宇宙间的一种物质,是介于星体运行中的一种作用力介质,遂据此建立了以太旋涡说,并以此来解释日月行星的运动。

彼时,西方认为物体之间的所有作用力都必须通过一定的介质来传递实现,不相信作用力(引力)有超距作用。西人当时还无法理解天体在宇宙的运动形式,所以只能把天球想象成玻璃球,而一颗颗天体就是镶嵌在玻璃球上跟着旋转。

比如,地心说认为地球在宇宙中心,星辰是镶在宇宙玻璃球里的,可以跟随玻璃球的转动而围绕地球转动;

日心说则是把宇宙中心换为太阳,把地球镶嵌在玻璃球上,当玻璃球转动时,地球就跟着玻璃球一起转动,围绕太阳旋转。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荒诞不经的可笑认识,原因就在于梅森、笛卡尔等神学人员的错误理解、错误翻译。

图片

 

在1644年,在笛卡尔公布“以太”学说前,西方是没有“以太”这个概念和词汇的。

由于“太一”可以是万物本源本质、天地混沌之元气,所以,在所谓的古希腊神话中以太便是充斥宇宙的精灵之气,亚里士多德就说以太是一种组成世界最纯洁的元素,是组成世界的不可缺的物质;

由于“太一”可以是天帝之号,所以古希腊便说宙斯就是以太;

由于“太一”可以指宇宙、万物本源,因此,古希腊就又说以太是青天、是天外天、是外层太空构成星辰的物质;

由于“太一”具有至高之意,所以法语éther源出处的拉丁语aether,便有“至高无上”的含义,指某一组织或领域的最高层、最上层;所以,古希腊还说以太是宇宙的最高处……

当笛卡尔认为宇宙中充斥着“以太”时,梅森的好朋友惠更斯和英国胡克(当时与牛顿齐名)则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倡了“光波动说”,同时坚定认为空间具有无所不在的“以太”物质,以太虽然不为人所感觉,但却能传递力和光波等。

牛顿对此也有不同的理解。他极力否定光波动说,提出了光射流说(即微粒说),其宣称引力是由以太造成的,可以借助以太的稀疏和压缩来解释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牛顿之所以不敢否认以太,是因为他深知,以太概念源自华夏,乃是权威。

综上所述,华夏典籍《庄子》和“大一”概念传入欧洲后,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和抹杀的铁一般的事实。

梅森修道屋,纵然可以篡改甚至抹去一些历史记录,但却无法合理解释在没有任何积累的情况下科技知识在短时间内突然大爆发的原因,也无法彻底消除众多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来源于华夏的蛛丝马迹。

1 2 3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西方近代科学的神父光环:金手指一点,小孩速成神童,诸多业余者变身成大师、宗师。为什么法语“以太”发音与汉语“一大”相同?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