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一骑绝尘,大跌眼镜:中国人在唐朝便发现了氧气与氢气?这居然是真事,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

王赵卿诀曰(也是诗曰):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度上三乘,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短不灵。某地高中历史考题曾有此题,辨识方位。

陈彦绎赞曰:先识穿山虎,方行透地龙。浑天开宝镜,金水月相逢。

图片

笔者先找到清代的一本堪舆之书《罗经解》,梳理了一下堪舆、风水的历史脉络,确定了一个关键性的大师级人物:唐代的杨筠松。

图片

图片

图片

杨筠松是何许人也?

杨筠松(834-900年),俗名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唐代窦州人,著名风水宗师。其十七岁登科及第,被唐僖宗奉为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

作为赣南杨公风水术的祖师,他不但创造了完整的风水理论,对风水术的工具罗盘也进行了合理的改造。

堪察风水的主要工具就是罗盘。罗盘也称作罗经、罗经仪,早在汉代以前便已出现。

地盘二十四山盘便为杨筠松所创制。在杨公之前,没有完整的二十四山盘,只有八卦盘和十二地支盘。汉代的罗盘虽然也有、八卦、地支和天干的标记,但不是均分度数,而是将天干、八卦和十二地支分成三层,所占度数并不一致。

杨筠松将八卦和十二地支两大定位体系合而为一,并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除了表示中宫位置的戊、己二干外,全部加入地平方位系统,用于表示方位。于是, 地平面周天三百六十度均分为二十四个等份,叫二十四山,每山占一十五度,三山为一卦,每卦占四十五度。二十四山从唐代创制后,一直保留。

地盘二十四山的挨星盘,即七十二龙盘,则是杨公晚年创制。其通过长期的堪舆实践发现:阴阳五行普遍存在于四面八方,阴阳五行的分布按照八卦五行属性来确定与实际情况不符,用阴阳龙来格龙过于粗糙,通过反复研究,为十二地支配上天干,用纳音五行来表达龙的五行属性,便称为“颠颠倒”五行。

《青囊奥语》记载:“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倒倒颠,二十四山有火坑”,其中所说的“颠颠倒”便是指七十二龙的纳音五行。

图片

天盘也是杨筠松创制。

地盘、天盘和七十二龙盘三者合在一起被俗称为“杨盘”。

后来,宋代赖布衣引进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设了人盘(亦称赖盘),专用与消砂出煞。人盘的二十四山比地盘二十四山逆时针旋转了7.5度。

杨筠松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天玉经》、《都天宝照 经》、《龙脉经》、《二十四山》、《画夹图》、《四大穴法》、《立锥赋》、 《拔砂图》、《胎腹经》、《望龙经》等等。

由上述内容可知,最初使用的罗盘,仅有八卦和二十四山,及至唐朝,才由杨筠松及其弟子创正针、中针和缝针三合式罗盘,即“三合盘”。后有赖布衣增设人盘。至于综合盘,则是沈氏将三台、三元两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的。

再来看大名鼎鼎的赖布衣。

赖布衣(1101-1126年),原名赖凤岗,字文俊,又名赖太素,道号布衣子,故人称赖布衣,又号称“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岗人。曾被宋徽宗奉为国师,后遭奸臣秦桧陷害,流落民间,改名赖太素,云游四方,以风水术扶危济困,助弱抗强,留下了许多传说。

唐代的杨筠松和宋代的赖布衣是两个确定时间节点的关键人物,因为一个创建了二十四山盘、七十二龙盘,一个增设了人盘。

《平龙认》是一本堪舆之书,如果其中出现了人盘,则必定为宋代赖布衣之后的作品;如果其中仅有八卦盘和十二地支盘,则应是唐代杨筠松之前的作品;如果其中正巧出现了二十四山盘、七十二龙盘,又后世沿用的人盘,则应为唐代杨筠松与宋代赖布衣之间的作品。

为了验证上述想法,先来看看清代的《罗经解定》。

图片

很清晰地看到了“天元、地元、人元”等字样,说明有“人盘”存在。

古人云:地盘立向,人盘拨砂,天盘消水。

竖起罗盘看天星,地盘在下面,人盘在天地中间,天盘在最上面。天地人三才之义明确,这便是古人创造罗盘的奥妙之处。掌握了正针、中针、缝针三盘的使用方法,就基本上掌握了罗盘的用法。

此外,还有正针百二十分金,这个内容在《平龙认》抄本中也出现了,但不能作为判定时间的标志。

图片

图片

再来看一个例子,南宋堪舆(风水)三元派大师厉伯韶(约1190~1266年)。其著有《历伯韶地理秘诀》一书,书中有五音放水经超姓(五音百家图)、厉伯韶论审龙定六歌舆法、王赵卿论宿星配法及歌诀、陈彦绎论穿山虎透地龙歌解……三合五行、三元水砂配法吉凶断诀歌等,也是抄本。

书中王赵卿、陈彦绎也出现了,说明此二人是堪舆界前辈,必在宋代以前。此外,还有“百二十分金”的内容。

图片

图片

关键的地方来了,《历伯韶地理秘诀》中出现了“人盘”、“挨星”、“二十四山”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都是从唐代杨筠松那里延续下来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内容上就可以判断《历伯韶地理秘诀》成书必定在唐代杨筠松之后,与事实相符。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来看《平龙认》抄本,出现了唐代杨筠松创制的内容:二十四山、七十二龙……而后,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关键是没有人盘。

由此可以看出,《平龙认》应为唐代产物,具体时间便是唐代杨筠松之后、宋代赖布衣之前。

图片

在大致确定了《平龙认》的年代后,再来看中国人有没有可能在唐朝率先发现氧气的问题。

首先,应该基于《平龙认》书中的实验描述和事实判断。

加热硝石能否得到氧气?肯定能。

其次,时代条件是否满足?肯定满足。

《平龙认》里提到的一些化学知识,比如硝石(硝石主要成分是硝酸钾),早在南北朝时(5世纪)就已成为炼丹术士们的常用药剂。

南朝道教一代宗师陶弘景(456-536年)就在《草木经集注》中记述了分辨盐和硝石的方法: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唐朝时,硝石大量开采,并在生活中多处应用,例如,利用硝石“土法制冰”。

所以,华夏的炼丹师从加热硝石的现象中认识到氧气与氢气是完全有可能的。

火药不就是源于华夏的炼丹术吗?

1 2 3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一骑绝尘,大跌眼镜:中国人在唐朝便发现了氧气与氢气?这居然是真事,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