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黄帝阴符经全文释义之前言

二、《黄帝阴符经》的作者到底是谁?

流俗的考据派和疑古派认为,阴符经是后世托名的伪书,并非黄帝所作。之所以存在这种浅薄的认知,是由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道术传承,缺乏基本的了解。在唐代,阴符经被道士李筌在嵩山的一个石室里发现,得以重现于世。书是寇谦之所藏。

从李筌对阴符经的注解看,他并没有读懂这本书。一个连读都读不懂的人,显然不可能是这本书的作者。那寇谦之会是这本书的作者吗?也不是。寇谦之又是个什么人,《黄帝阴符经》为什么流传到寇谦之的手里呢?我们接着分析。

寇谦之是北天师道的创始人,当时中国处于南北朝时代,天师道出现分化,在南朝逐渐演变出来一个上清派,在北朝演变出来一个新天师道。所以,寇谦之的藏书和道术源头,是张道陵所创立的天师道。我们继续往前追溯。

现在有两个问题,天师是什么?为什么创立天师道的人是张道陵?我们先解答天师的问题。我们现在的人一想到天师这个词,就觉的是画符捉鬼的道士。完全错了,天师的本意,是天子之师。祖龙之后,天子改称皇帝,天师也就随之变成了帝师。天师和帝师,是同义词。比如,岐伯,老子,这样的人,都是天师。

天师的职责有三个,一是负责守道,掌管皇家图书馆。二是传道,负责培养天师接班人。三是以道辅佐君王,经世济国。老子是一个分水岭,可以认为,他是末代天师。因为在老子之时,守道,传道,治世,这三件事同时出了问题。

首先,周王室内乱,王子朝带着皇家藏书奔楚,这造成了王官学术失守,典籍流落民间,以至于后面,社会上私学百出,王官之学,下移庶民,变成诸子之学,这是百家争鸣的学术根源。原本,老百姓都是看不到这些秘藏之书的。孔子非史官出身而修《春秋》,这就是学术下逮庶民的表现。为什么官学会失守呢?因为犬戎入侵,周平王东迁,周王室式微。所以说,蛮族入侵,是我们华夏文明,每一次文明倒退的根本原因。

其次,遴选天师的接班人,也出现了问题。老子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天师接班人传道。孔子到周朝向老子问道,只是对周礼之道感兴趣,对无为而治的天道不感兴趣,大概老子比较失望吧。

第三,春秋时期,天下大乱,天师辅佐君王的治世工作,也出了问题。

这三个问题,是导致老子心灰意冷,骑牛出关的主要原因。虽然老子没有找到合适的天师接班人,但是老子直接间接地传授了很多弟子,形成了老学五派和其他诸多流派。孔子、鬼谷子、苏秦、张仪、杨朱、庄子、列子、关尹子、尹文子、文子、韩非子、申不害、黄石公、孙子等等,这些人,都可以认为是老子的学生,都是老子思想的传人。

关尹子这一脉,传到陈抟,河图洛书重现人间。人们才知道,原来道术是有秘传一脉的。而陈抟的出现,援道入儒,直接策动了宋朝的文化复兴。同时,庄子一脉,万物唯气的思想,为张载所继承,尽管张载披着大儒的外衣,其实他的根本思想,很多出自庄子。张载之道,几百年后,被王夫之所继承。王夫之的思想,策动了辛亥革命,也策动了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另一脉黄石公,传道于张良,刘邦以张良为帝师,缔造了大汉帝国。张良在生前因为没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传道,死后便把黄石公所传的《素书》陪葬。但是作为帝师的张良,他归集整理和收藏了大量的典籍。这一点,从他和韩信整理历代兵书可见一斑。这是后来张良家族,家学勃兴的学术基础。

汉室式微,国家官学再次失守,张良家族家学得以勃兴。这时候,张良的九世孙张道陵,创立天师道,以天师自居。我们前面说了,天师是天子的老师,后来天子改称皇帝,天子的老师就成了帝师,张良便是初代帝师。而他的后人,却再次把帝师的称谓改成了天师,并以天师自居,而且这个天师还能依照血统世袭。不得不说,这是张良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因为之前张良传道,没找到合适的接班人,宁愿把书随葬,也没有传给自己的子孙。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第二个问题了,天师道的创始人为什么是张道陵。天师道的产生,有几个大背景,一是汉室式微,官学失守。二是张良家族家学渊源。第三是民间私学并起。张良家族的家学有多兴盛呢?张道陵七岁的时候,就可以熟读《道德经》,参透河图洛书。要知道,这些书在汉朝,并非官方教育的必读经典。

周朝的官学失守,导致学术下移,王官之学,退化为诸子之学。而汉朝的官学失守,造成的退化更加严重。这一次的大退化,造成了道术不纯,以至于道巫相杂。在先秦,我们看到的官学典籍里面,有白日升天,飞来飞去的事吗?从来没有这种记载。但是汉朝官学崩溃后,基于张良帝师家族的家学,所流传出去的道术,比先秦的诸子之学,要更加的左道旁门。

我们的文化传承,有两个转折点。一个转折点是末代天师老子,另一个转折点是初代帝师张良。张良的后人,以张良家族的家学为基础,创立了天师道。后来,天师道在南朝逐渐演变成了上清派,在北朝,就演变成了寇谦之所创立的那个新天师道。

上清派的著名人物,比如陆修静,陶弘景,王羲之等等,都是上清派道士。我们现在看到的《神农本草经》通用版本,即为上清派道士陶弘景所传。这说明张良帝师家族的私学、典籍和道术,已然有了大规模的传播。北天师道创立者寇谦之所藏的《黄帝阴符经》,它的流传,应该可以溯源到张良家族的帝师家学。由此可以推断,阴符经很早以前就已经存世了,它是先秦王官之学,流落民间的一部分。

天师守道,这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尽管张道陵所创立的荒腔走板的民间版天师道,已非岐伯老子所代表的那种真正的天师之道。但天师道,也就是我们后世所俗称的道教,依然把守道作为这个组织的文化本能。所以像《神农本草经》这样的古圣之书,就传到了陶弘景之手,包括《黄帝阴符经》在内的很多古圣之书,就传到了寇谦之的手里。

我们前面说了,后世的很多道术和学术,都可以追溯到老子。而老子之道从何而来呢?先秦的王官学术,又是从何而来呢?继续向前追溯,就可以追溯到黄帝。这也就是为什么后世很多人著书立说,书中经常会出现黄帝说如何如何这样的段落章句。大家说黄帝曰,是引用,而不是传说。

是不是无论什么书,署名为黄帝,就一定是黄帝写的呢?这不一定。因为在两汉之后,官学失守,民间出现了很多妄人,喜欢乱造书。所以,辨别署名黄帝的书,是不是从王官之学流传出来的,还是民间的杜撰,要看义理。像《黄帝内经》《黄帝四经》《黄帝阴符经》这些书,在道术和义理上,都是一脉相承的,他们自然是黄帝之道的传承之作。很显然,非得道之圣人,无法写出来这样的书。

考据派和疑古派,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不通义理,不通道术。所以,他们无法从义理上看出来一致性,无法从道术上辨别真伪。他们最擅长的事,就是把自己理解不了的真人真言,说成是假的,同时还喜欢把一些鄙薄异端邪说,说成是真的。对于浅薄之人来说,要从事学术工作,要树立权威,通过毁灭圣学和标新立异,这是一个捷径。

道之精通,谓之真人。先有真人,后有真言。真人真言,是托名之人无法作出的。因为既为妄人,必作妄言。无道之妄人,显然不可能托名出来真言。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定,《黄帝阴符经》,以黄帝所作为正。

1 2 3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黄帝阴符经全文释义之前言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