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轻松读懂中国经典名著商君书:靳令

制定一部公平公正的法律很难,贯彻落实公平公正的法律更难。靳令这一章就是讲严格执行法令,让公平公正的法律得到全面贯彻执行的。为什么会有人不严格执行法令破坏公平公正呢?公平公正难道不好吗?对于劳而不得的人来说,公平公正当然好,但是对于不劳而获的人来说,公平公正就不好。

不劳而获是快感最为强烈的精神毒品,让很多人上了瘾欲罢不能。更可怕的是,这种毒瘾具有强大的传染性,所以它从诞生那一天开始就像超级瘟疫一样扩散。有机会不劳而获的人会迅速沉沦,没机会不劳而获的人会伺机而动。人类社会的问题都是这个精神瘟疫引发的,所以只消灭病人不消灭传染源,是根治不了问题的。

商鞅之所以被骂了几千年还很少有人为他平反,就是因为商鞅的所有措施都是消灭不劳而获的思想这个传染源的,这让已经沉沦的人和伺机而动的人都有了痛苦的脱瘾反应。所以正在不劳而获的人和正在劳而不得但是向往不劳而获的人,都对公平公正产生了抵触,他们痛恨的不是公平公正被践踏,他们痛恨的是践踏公平公正的不是自己。

这种精神上的瘟疫影响了权力在社会的运行,社会需要秩序,法治社会的秩序是下级服从上级,这需要权力的传导。如果没有权力传导下的服从,就会社会大乱,有了权力传导下的服从就会产生权力的滥用。要想保持安定的社会秩序,就要杜绝权力被滥用。立法环节要杜绝,执法环节更要杜绝。

令,则治不留;法平,则吏无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任功,则民少言;任善,则民多言。行治曲断,以五里断者王,以十里断者强,宿治者削。

严格执行法令,那么政务就不会拖延。法律公正,那么官吏就不会枉法。政务拖延的原因要么是有法不依,要么是无法可依,有法不依就是不严格执行法律,无法可依可以迅速请示上级完善法律,之所以当天可以办完的事拖着不办,都是为了借此谋取私利。

如果法律公正,对这些不严格执行法令的官吏不姑息不包庇,而是加以严惩,那么就不会有这些徇私枉法的事情了。法度已经确定,就不应该用那些所谓仁义道德的空谈来破坏法度。就好比现在废除死刑的言论,就是以善言害法。打着保护人权的旗号对罪大恶极的死刑犯施行仁政,那么恶性犯罪就会泛滥,最终承担恶果的,将是全社会遵纪守法的人。

任用那些在农战中有功劳的人,那么民众就少说空话;任用那些所谓的讲仁义道德的善良人,那么民众就多喜欢空谈。推行法治,不公正的事情能够判定,在五里之内就能做出决断的,这样的国家一定能称王天下,在十里之内就能做出决断的,这样的国家一定强大,隔夜才将事情处理好的国家就会被削弱。

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商鞅反复重申,法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百姓的自我管理,在基层就把问题都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和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是一致的。国家既人身,人身既国家,不能等到问题恶化天下大乱了再解决问题,而是要在问题刚露头的时候就得解决。

以刑治,以赏战,求过不求善。故法立而不革,则显,民变诛,计变诛止。贵齐殊使,百都之尊爵厚禄以自伐。国无奸民,则都无奸市。物多末众,农弛奸胜,则国必削。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四寸之管无当,必不满也。授官、予爵、出禄不以功,是无当也。

用刑罚来治理国家,用奖赏激励民众去作战,追求的是做了错事要处罚而不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就奖励。奖赏是工资之外的收入,是给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的。完成了本职工作应该做的事情,给的是工资而不是给奖赏。这就是以刑治,以赏战,求过不求善。

如果法治确立了而不被破坏,那么法治就会彰显,法治彰显,民众不守法就会被判死刑,民众害怕被判死刑就不敢犯法,也就不会被判死刑了。这就是法立而不革,则显,民变诛,计变诛止说的还是法律严苛有震慑力就不会有人受到刑罚的道理。那些让法律宽容罪犯的人只是表面善良,其实是助长了犯罪,心疼少数人结果让更多的人受到刑罚。

看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家只是从事的工作不同,这就是贵齐殊使。既然是人人立功才能显贵,那么所有地方都会追求尊贵的爵位和丰厚的俸禄来互相攀比,这就是百都之尊爵厚禄以自伐。自伐就是自己夸自己的意思,夸自己什么呢?夸自己立了多少功获得了什么爵位和俸禄。

做到了上面说的,国家就没有犯法的民众,都市中也就没有违法的交易市场。如果产出的东西很多,从事商业的人就会很多,农业生产就会松懈,不劳而获的思想就会抬头,那么国家就会被削弱。为什么要重农抑商?就是因为商业是追求不劳而获,私人商业过于发达就会滋生奢靡之风,败坏社会风气。所以商品流通的大动脉一定要掌控在国家手里,私人只能从事毛细血管层面的流通。

民众有了多余的粮食,让民众用粮食换取官爵,得到官爵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那么农民就不会懒惰了。保卫财富去勇敢作战可以立功受爵,创造财富去努力生产也可以立功受爵,这就是左腿右腿一起跑。那些说商鞅对百姓残酷的人,说一说哪个朝代的农民种粮食多了可以当官的?估计也就新中国的陈永贵了吧?

四寸长的竹管子没有底,无论倒多少水,一定装不满。授给官职给予爵位,如果不靠功绩,就像没有底的竹管,无论授予多少,国家也不会强大起来,就像没底的竹筒装不满水一样。授予官爵,应该是激励人作出更大的贡献,如果官爵都给了投机取巧的人,那么就没有人去为国家做贡献了。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才都外流了,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批评这些人的心里没有国家。但这只是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定是因为这个国家的高官厚禄都给了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勤勤恳恳真抓实干做贡献的人才反而没有了位置,那么这些人才出走就是必然的。

国贫而务战,毒生于敌,无六虱,必强。国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国以功授官予爵,此谓以盛知谋,以盛勇战。以盛知谋,以盛勇战,其国必无敌。

国家专心致力于农战,那么对国家有危害的事就会在敌国发生,国内没有六种误国空谈,国家就一定强大。国家富足却不致力于农战,苟且敷衍的事就会在国内发生,国内有了六种误国空谈,国家就会被削弱。为什么有的国家从穷弱变得强大了?为什么有的国家从强大变得穷弱了?这就是原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国家根据战功授予官职,给予爵位,这就叫用官爵来激发谋略的智慧,用官爵激发作战的勇气。用官爵激发谋略的智慧,用官爵激发作战的勇气,这样的国家一定会无敌于天下。这就是正面的引导作用,如果让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获得了官爵,就是负面的引导作用了。

国以功授官予爵,则治省言寡,此谓以冶去治、以言去言。国以六虱授官予爵,则治烦言生,此谓以治致治、以言致言。则君务于说言,官乱于治邪,邪臣有得志,有功者日退,此谓失。

国家根据功绩授给官爵,那么就会政务简明空谈极少,这就叫用治理实现无需治理,用空谈去杜绝空谈。按劳分配按功行赏,让空谈的人一无所获,所有人都会争相劳动争相立功,他们自己驱动自己做应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做的事情,这样的话就不会有问题需要处理了,也就不会有空谈的人了。

国家按照空谈理论授给官职赐给爵位,那么就会政务繁多,空谈就会产生,这就叫用治理招致更多的治理,用空谈招致更多的空谈。那么君主就会致力于空谈,官吏为了治理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手忙脚乱。奸臣一再得志,功臣一天天被排挤出去,这就是治理国家中所犯的错误。

守十者乱,守壹者治。法已定矣,而好用六虱者亡。民泽毕农,则国富。六虱不用,则兵民毕竞劝而乐为主用,其竟内之民争以为荣,莫以为辱。其次,为赏劝罚沮。其下,民恶之,忧之,羞之;修容而以言,耻食以上交,以避农战;外交以备,国之危也。有饥寒死亡,不为利禄之故战,此亡国之俗也。

君主墨守儒家宣传的各种思想就会混乱,坚持让民众专一从事农战来治理国家,国家就会治理好。法度已经确定,而国君喜欢任用空谈误国的人,国家就会灭亡。法治的被破坏,君主是第一责任人,就像航船偏离方向,舵手是第一责任人一样。

二级管脑子的人会说,取消君主不就行了吗?这就像航船偏航了,就直接取消舵手一样可笑。组织不能没有领导人,领导人不行就换一个领导人,怎么能直接不要领导人了呢?所以中国才有改朝换代,这就是彻底更换领导人。我们现在对中央集权君主制的认知,基本都是资本妖魔化的结果。

民众都致力于农业,国家就会富裕。空谈误国的人不被任用,那么士兵民众都会在君主的鼓励下争相立功而愿被君主使用,国境内的民众都争着以从事农战为荣,不认为这样做耻辱了,这是最好的方面。只要中央集权君主制不变,想不劳而获的资本就永远翻不了天,所以资本才这么妖魔化中央集权君主制。

差一点的情况是,民众被奖赏所鼓励,被刑罚所阻止。两者虽然都是致力于农战,但是有一点区别,上面是完全认同的主动为之,下面是赏赐诱惑刑罚震慑下的被动为之。完全认同的人是一个国家的脊梁,因为社会不好的时候他们依然会坚持,而被动认同的人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再差一点的情况是,民众讨厌从事农战,他们怕苦怕死,以从事农战为耻辱,他们注重修饰自己的外表而凭这个四处游说,耻于凭功劳拿君主的俸禄,而喜欢结交权贵来躲避农战,同时和外国势力交往,为自己准备后退之路,如果这样,国家就危险了。

这就是我们说的放着正道不走偏要走邪道,就因为邪道是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道,如果君主坚持走正道,那么这些人就会放弃效忠君主,转而结交可以让他们逃避农战的权贵。这样的人也必定里通外国为自己准备后路,这是一群坚定走不劳而获道路的人,之所以几千年来历史这么曲折,都是他们兴风作浪的结果。

还有一种人,宁肯挨饿受冻甚至死亡,也不愿意为了利禄的原因去农战,商鞅说这是亡国的风气。这就是把名看的比利重的,当然了,这里的名是个人的清高之名,不是利国利民的功勋之名。人容易走两个极端,一个是不择手段获取利禄,一个是死活不要利禄,这都是不对的。干坏事或者不干事,都是亡国之风。

六虱:日礼、乐;日《诗》、《书》;曰修善,曰孝弟;曰诚信,曰贞廉;曰仁、义;曰非兵,曰羞战。国有十二者,上无使农战,必贫至削。十二者成群,此谓君之治不胜其臣,官之治不胜其民,此谓六虱胜其政也。十二者成朴,必削。

上面讲的六虱,我们以空谈误国之人称之,那么六虱是什么呢?六虱是指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这是在天下大乱的新的社会形势下,儒家不能适应社会的新变化,在所有人已经不认同这些理念的时候,固执地继续说教,但是说教没有任何强制力可以改变当时的人。

商鞅不是反对儒家的理论,而是反对儒家把理论用在不适合这个理论的人身上。对君子当然可以讲那些道理,但是社会上已经没有几个君子了,还像唐僧一样叽叽歪歪进行空洞的说教,这些说教就失去意义了。如果管理国家的都是这样的人,君主就没办法让人从事农战,国家就会穷弱。

这样的人成群结队,就叫做君主的治理不能让臣下服从,官吏的治理不能让百姓服从,这是空谈的理论胜过了国家的政策法规。这种思想在人们的脑子里扎了根,国家就会削弱。说教只对有自觉性的人有效,讲道理就能让别人服从。但是讲道理别人都不听怎么办呢?迂腐的儒生就没有办法了。

其实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把不听道理光干坏事的人都关进大牢里,该打的打,该杀的杀,坏人一害怕就能听进道理去了,也不敢做坏事了,这就是法家思想的治国思路。但是迂腐的儒生认为这是暴政,他们要施行仁政,就不能用这种方法。这种脑回路,能怪商鞅看不起吗?

是故兴国不用十二者,故其国多力,而天下莫能犯也。兵出,必取;取,必能有之;按兵而不攻,必富。朝廷之吏,少者不埤也,多者不损也,效功而取官爵,虽有辩言,不能以相先也,此谓以数治。以力攻者,出一取十;以言攻者,出十亡百。国好力,此谓以难攻;国好言,此谓以易攻。

因此,兴盛的国家不用空谈统治国家,所以国家的实力雄厚,天下各诸侯国没有敢侵犯的。军队出战,就一定能夺取土地;夺取了土地,就一定能占有它;如果按兵不动,就一定能富足。夺取土地不难,靠军事就可以,但是要想长期拥有,必须靠政治,让这里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朝廷的官吏,功劳少的,不会多给奖赏,功劳多的,也不会少给奖赏,而是根据作出的功劳取得相应的官爵,虽然有能言善辩的口才,也不能因此排在别人的前面,这就叫用固定的准则来治理。如果有人功劳少得到的却多,有人功劳多得到的却少,这就是失去了固定的准则,没数了就不以数治了,也就乱套了。

以农战来解决问题,出一分力会获得十倍的收获;凭空谈来解决问题,出十分力会付出百倍的代价。国家喜欢农战,这叫做用困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国家喜欢空谈,这叫做用容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用困难的方法解决问题,就是一劳永逸。用容易的办法解决问题,就是不劳无逸。

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赏。多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利出一空者,其国无敌;利出二空者,国半利;利出十空者,其国不守。重刑,明大制;不明者,六虱也。六虱成群,则民不用。

重刑少赏,就是很小的错就罚,很大的功才赏,这是君主爱护民众,民众就会拼命争夺奖赏。为什么很小的错就罚,是一种爱护呢?因为这是事前预防,阻止你犯更大的错误。为什么很大的功才赏,是一种爱护呢?因为这是激励你取得更大的成就。

多赏轻刑,就是很小的功就赏,很大的罪才罚,这是君主不爱护百姓,民众就不会为奖赏拼命奋斗。为什么很小的功就赏,是一种不爱护呢?因为这是在消解人的进取心。为什么很大的罪才罚,是一种不爱护呢?因为这是事后惩罚,事前纵容你不停地犯错。

爵位利禄出自一个途径,那么国家就会无敌于天下;爵位利禄出自两个途径,国家只能得到一半的好处;爵位利禄出自多个途径,那么国家的安全就难保了。这个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农战立功,其他的途径都是投机取巧不劳而获,对国家都是非常大的祸患。

加重刑罚,能严明重要的法度,大制就是不可触碰的底线,是每个人都必须明白并遵守的,如果这样的底线也敢触碰,就要施以严刑。连不可触碰的底线都不明白,是因为有空谈误国的人。放弃刑罚的震慑,空谈的人没办法阻止人触碰底线,因此空谈误国的人成群,民众就不会为国效劳。

是故兴国罚行则民亲,赏行则民利。行罚,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罪重刑轻,刑至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

因此,兴盛的国家实行刑罚,民众就会亲近;实行奖赏,民众就会得利。实行刑罚,就要轻罪重罚,这样的话轻罪也没人犯了,重罪就更不会有人犯。这就是用刑罚去掉刑罚,没有人受到刑罚,依法治国的目的也就实现了。轻罪重罚的结果是没有人受罚,这就是辩证法,二级管的脑子理解不了。

重罪轻罚,这样的法律一点施行,犯法的人就多了,这就是用刑罚招致刑罚,这样的国家必定会削弱。人是会算计利弊得失的,如果用很小的代价就能获取巨大的利益,很多人会选择违法犯罪。这样的法律不是在消灭犯罪,而是在鼓励犯罪。这也是辩证法,二级管的脑子也理解不了。

圣君知物之要,故其治民有至要,故执赏罚以壹辅仁者,必之续也,圣君之治人也,必得其心,故能用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力。圣君独有之,故能述仁义于天下。

圣明的君主懂得事物的关键所在,所以他治理民众能掌握最关键的东西。手握赏罚的权力,用严明赏罚来辅助仁政,国家的统治必将能够延续。圣明的君主在治理民众时,一定能得到他们的真心拥戴,所以,能调动他们的力量。这些话,有哪一个字能看出商鞅对百姓残暴?

百姓的力量能让国家强大,国家强大能拥有威势,有了威势才能让天下服从,从而造福天下百姓,所以说君主造福天下是因为凝聚了百姓的力量。这种造福天下的德,是圣明的君主独有的,所以他能向天下讲述仁义。这样的仁义不是腐儒空谈的仁义,而是在现实中实现了天下太平的仁义。

下一篇,我们开始讲商君书第十四章:修权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轻松读懂中国经典名著商君书:靳令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