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孟子名言名句究竟是“斯人”还是“是人”,用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古籍记录告诉你最接近真实的答案

最近,围绕孟子一句名言在网上争得不可开交。

究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笔者记得十分清楚,上学时语文课本所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出自《孟子》一书卷十二《告子》下篇,其内容肯定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个不知道背了多少次,答了多少题,记忆肯定不会出错。相信与我有相同经历的小伙伴大有人在。

所以,笔者有点疑惑,为啥会争论这个问题?为啥变成了“是人”?不一直都是“斯人”吗?

图片

然而,顺手查了一下古诗文网,令人惊愕的事情发生了,居然是“是人”。揉了揉眼睛,没看错,真的是“是人”。我去!难道是这世界出Bug了?

图片

要知道,这古诗文网可是笔者很喜欢的一个权威网站啊!一般而言,它很少出错。据说,人教社历史上的这篇课文自1961年开始,包括1982年、1994年、2006年等各版本均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教育部2017年审定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中,写的确确实实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图片

可是,为什么俺学的却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为了搞清楚事情原委,得查查《孟子》一书的情况。

孟子名轲,子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学有所成后,曾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彼时,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法,先后投入到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中,皆以攻伐为贤,秦国任用商鞅,富国强兵;楚、魏曾任用吴起,取得了一些战绩;齐威王和齐宣王任用孙膑和田忌等人,齐国国力大盛,诸侯来朝。

正因为如此,孟子宣扬的唐尧、虞舜及夏、商、周三代之德,得不到各诸侯国君的理解,梁惠王也不接受他的主张,认为他的思想迂阔不切实际。

图片

图片

最后,孟子回到家乡与弟子万章等整理《诗》、《书》,述仲尼之意,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即《三字经》所称:“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孟子》七篇分别为:

《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1、《梁惠王》篇上下共二十三章,主要记述了孟子同梁惠王(即魏惠王)、齐宣王、滕文公等诸侯的对话。

2、《公孙丑》篇上下主要记载了孟子在齐国的言论和活动。

3、《滕文公篇》上下主要记载了孟子与滕文公的一些谈话,还记载了他与诸子其他学派如农家和墨者的辩论。

4、《离娄篇》上下各章的篇幅大多较短,内容也较杂,大致包括重视民心,强调君主诸侯的道德素质,提倡孝道等方面的内容。

5、《万章篇》上下主要记载了孟子与弟子万章之间的对话。内容主要涉及对古代圣贤如舜、禹、孔子、伯夷、叔齐、百里奚等的评价及其有关事迹的辨正,另外也涉及到孟子所主张的士人从仕之道。

6、《告子篇》上下主要是孟子言论的记录及其他与时人、学生的对话。主要内容是他的性善思想和修养思想。孟子在与告子和其他学说的辩论中提出“性善”。

7、《尽心篇》上下各章篇幅都不太长,内容比较杂,多有与前面各篇重复的地方。

总体而言,《孟子》一书内容十分丰富,表现了孟子的哲学、政治、伦理、经济和教育等多方面的思想,是人们了解和研究孟子思想的基本历史资料。

《孟子》版本情况:

汉代,《孟子》即作为辅翼“经”的传而流行,为汉代学者频频引用。《孟子》不分卷本,有宋刻巾箱《八经》本。

自东汉始,便有学者为《孟子》作注,计有郑玄、刘熙、高诱、赵岐等人。但只有赵岐的《孟子注》流传下来,其余者皆亡佚,今仅有辑本。赵岐以后,晋代綦毋邃、唐代陆善经、宋代程颐、苏辙、尹惇、张栻等人亦著有《孟子注》,但都不及赵岐《孟子注》那般有名气。因此,赵氏《孟子注》是最早和最有影响的注本,赵注有宋刻大字本。

弄清楚了版本情况,先看钦定四库全书刻本《孟子集注》(宋·朱熹 注),发现为“是人”。

图片

再看钦定四库全书明代刻本《孟子注疏解经》(汉·赵歧 注),也为“是人”。

图片

那会不会是《钦定四库全书》抄错了呢?

鉴于钦定四库全书存在经常删改古籍的斑斑劣迹,干脆查下明代其他刻本。以下版本为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刻本。

图片

眼睛都看花了,好不容易终于找到了这句话,仍旧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图片

明朝的是“是人”,那再往前追溯,看看宋朝的刻本是什么情况。

先把朱熹校注的版本拿出来对比一下。

图片

图片

不出意外,与《钦定四库全书》一样,的确是“是人”

图片

继续往前追溯,再查查钦定四库全书中收录的那个汉代赵歧的刻本。

东汉学者赵岐作《孟子章句》是,将十一篇分为内篇七篇,外书四篇。他认为外书四篇为伪书,不为其作注,以后便逐渐亡佚。赵岐对《孟子》内篇七篇作注时,将每一篇又分上下,成七篇十四卷。是为今本《孟子》。

找了赵岐的三个版本来比较,如下所示,先看第一个版本,孟子十四卷

图片

费了好一番功夫,总算找到了,但显示的仍旧是“是人”

图片

汉代赵歧所著《孟子注》第二个刻本

图片

图片

文中出现的,是“是人也”

图片

再查第三个版本《孟子十四卷》,庆长中用古活字印本景刊

图片

显示的还是“是人也”

也就是说,汉代赵岐的版本保持了统一,出现的一定是“是人”,而非“斯人”。

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古籍中一直记载的都是“是人”,那为什么会出现“斯人”呢?

“斯人”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1 2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孟子名言名句究竟是“斯人”还是“是人”,用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古籍记录告诉你最接近真实的答案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