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荀子的思想影响秦之后一千年的思想家

作者按:本文是作者读《荀子》后的初步心得,就教于方家。

一、荀子的生平

荀子,名况,别人又叫他荀卿或孙卿。这个“卿”字,有人说是他的字,有人说是他的官职,还有人说是对他的尊称。几千年来争论不休,我们现在也不能确定究竟是怎样。还有,为什么又叫他孙卿,这个也争论了几千年。《荀子》这本书里面大多以孙卿称呼荀子,其他先秦典籍也大多称呼他为孙卿。有人说称“孙卿”是汉朝人为了避讳汉宣帝刘询,有人说是因为荀和孙的发音相近,有人说荀和孙都是荀子的氏,还有人说孙才是荀子本来的氏。这些观点都有各自的支持者,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们也就不详细追究了。

再来说说荀子的人生经历。这个也有很多疑点,因为各种典籍对此的记载简略而模糊。综合《荀子》《史记》《战国策》《风俗通义》《盐铁论》,还有刘向的《孙卿书书录》等书籍中关于荀子的记载,我们可以大概勾勒出荀子下面这些经历:

荀子出生于战国时期,是赵国人。五十岁的时候,他来到齐国的稷下学宫讲学,担任学宫祭酒的职位。齐襄王去世后,齐王建继位,荀子继续担任学宫祭酒。过了不久,荀子可能对齐国政局感到失望,于是到秦国寻找机会,看看能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没有获得秦昭王的信任。于是荀子回到赵国,在此期间,曾经与跟随楚国春申君前来救赵的临武君一起,在赵孝成王面前讨论军事问题。赵孝成王虽然很尊重荀子,但是也没有重用他。荀子感觉在赵国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又重新来到齐国。

齐王建继续任命荀子为稷下学宫祭酒,但齐国有人在齐王建面前说荀子的坏话,与此同时,楚国的春申君派人聘请荀子,荀子也害怕齐国小人的谗言,就来到了楚国,被任命为兰陵县令。兰陵县就在今天山东省兰陵县。到了楚国,也不是一帆风顺。又有小人在春申君面前说荀子的坏话,说荀子这个人有阴谋,将要对春申君不利。春申君听信谗言,便辞退了荀子。荀子没办法,只好又回到赵国。此时荀子德高望重,赵孝成王任命荀子为上卿,不过并没有给他实权。

又有人对春申君说,荀子到了赵国最终还是会对楚国不利,不如把他请回来。春申君又派人来邀请荀子,荀子对出尔反尔的春申君很愤怒,写信谴责他。但春申君仍然再三请求荀子回去,大概是被春申君的诚心打动,荀子再次来到楚国担任兰陵县令,前后一共长达十八年。后来春申君在楚国政治斗争中被杀,荀子失去了依靠,被免去官职。晚年他一直生活在兰陵,由弟子们整理完成著作之后去世,享年大约八九十岁,葬在兰陵。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发现,荀子一生的经历挺曲折的。虽然也曾获得一官半职,但对他这种希望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家来说,并没有获得大展宏图的机会,一生的境遇并不太令自己满意。那么荀子到底具体有什么样的政治理想和学术思想呢?答案就在《荀子》这本书里面,《荀子》这本书的内容,大部分是荀子本人所著,少部分由荀子的弟子整理和撰写。我们下面就来介绍荀子的思想。

二、荀子论道德

先来看荀子对道德的论述。什么是道?荀子说,道就像一杆秤一样,是万物的衡量标准。除此之外,荀子没有对道做出更详细的描述。那么怎么才能认识和体会道呢?

荀子认为,人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蒙蔽,一般人是很难明白什么是道的。人生下来会具有上天赋予的好恶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叫做天情。上天又赋予人类认识万物的眼耳口鼻等感官,叫做天官,这些感官都是有各自的局限性的。用来统领各种感官的是心,叫做天君。情感有迷惑性,感官有局限性,那么它们对认识道是有阻碍的,人们总是被各种因素蒙蔽,比如喜欢的,厌恶的,开始的,结束的,远处的,近处的,古代的,今天的,知识的渊博,知识的浅薄,等等,这些都会蒙蔽人们对道的认识。既然如此,怎样才能明白道呢?

答案是放弃感官,要用心来认识。具体的方法,荀子给出了三条,第一是虚,第二是壹,第三是静。人的心中藏了很多知识和感觉,把它们都掏空抛弃掉,这就是虚。人的心会同时认识各种不同的事物,现在把它们都放弃,只一心一意地认识道,这就是壹。人的心无论是做梦还是闲暇的时候总是喜欢天马行空,浮躁好动,现在让心静下来不动,这就是静。做到了这三点,就能明白什么是道了。这种能明道的状态叫做大清明的境界。如果人能明道,那么他就不再受到万物的蒙蔽了,叫做解蔽。

不受蒙蔽,就能看清世间万物的真相。能明道,就能守道,禁止不符合道的东西。圣王治国理政的关键,在于明道。我们很多人在学习道家思想后,仍然不太清楚怎样才能明道。荀子提供的方法,可以说非常切实可行了。荀子的方法,类似于一台电脑,减少磁盘中已经储存的内容,关闭掉其他多余的程序,减少它的运行内存,不要频繁地做多余的操作,那么它的性能就会好起来。在道家看来,这样的方法可以加强人的神,神足之后,人就可以掌控万物。

说完了道,我们再看德。荀子没有直接谈论德,但从他对孔子言论的记录来看,他是理解和认同德的。什么是德呢?

那就是虽然聪明智慧,但不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功劳遍天下,仍然谦虚退让;勇气盖世,仍然看起来胆怯而谨慎;富有天下,却不愿占有什么。总的精神就是不要太满,懂得自我减损。君子谦卑处下,就像大地一样,万物在上面生长,大地功劳至大,却从来不索取,也不停止施行恩德。荀子在书中还记录说,大禹看到两个并肩耕田的人,都会在车上向他们行礼;来到人户多的小镇,都会下车步行。孙叔敖官做得越大,就越谦虚。俸禄越高,他所施舍救济的人越多。以上这些例子,都是德的思想。与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德”是比较接近的。从上面可以看出,荀子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是真正能懂道和德的人。

1 2 3 4 5 6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荀子的思想影响秦之后一千年的思想家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