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

穴位歌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

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厥阴四,

心俞督俞膈俞强,肝胆脾胃具挨次,

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

中膂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至白环,

各各节外寸半长,上髎次髎中复下,

一空二空腰髁当,会阳阴尾骨外取。

附分夹脊第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

遾邁膈关魂门九,阳纲意舍仍胃仓,

肓门志室胞肓续,二十椎下秩边场。

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

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附阳,

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

通谷至阴小指旁,一百三十四穴扬。

膀胱经背部穴位介绍(二)

膈肝胆脾胃三肾

气大关小膀中白

上次中下

膈俞到下髎

IMG_260

膀胱经在背上有很多重要的俞穴,这些俞穴都在督脉外开1.5寸的位置,而且一般都对应着脏腑的位置,治疗时一般配合募穴来取穴,称为“俞募治疗法”,这一方法主要是用来治疗脏腑的疾病

督脉的穴位可以辅助诊断,而督脉外开3寸的穴位主要是加强俞穴的功能,可以配合俞穴下针。比如上一期介绍的穴位中有几个俞穴再外开1.5寸就有加强效果的辅助穴:

肺俞穴外开1.5寸是魄户穴(肺藏魄,故名魄户)

心俞穴外开1.5寸是神堂穴(心藏神,故名神堂)

督俞穴外开1.5寸是噫嘻穴(相传发出“噫嘻”声时可以感受到此穴跳动)

膈俞穴

位置:胸椎第七椎下(至阳穴)外开1.5寸

地位:血会膈俞

主治:贫血、淤血、内出血等各种血症

拓展:

口渴但不想喝水是典型的体内有淤血的症状,“久病必瘀”,淤血又会带来各种怪病,膈俞穴相当于一个活血化瘀的穴位

膈俞穴治疗一些急症时,可以用“会郄治疗法”,比如骑马不小心被踢中胸部,那可以下针膈俞穴加胃经的郄穴梁丘穴

胸椎第八椎下外开1.5寸是经外奇穴,消渴穴,这个在讲督脉的时候也讲到过,可以治疗糖尿病

白血病不算在膈俞穴治疗的血症中

膈俞穴外开1.5寸是膈关穴,可增强膈俞穴效果

肝俞穴

位置:胸椎第九椎下(筋缩穴)外开1.5寸

主治:肝部的疾病,阴部疾病,疝气

拓展:

按压筋缩穴可以来诊断是否有肝病

肝经的循行路线经过阴部,所以可以治疗阴部的疾病

治疗疝气的时候刺肝经井穴,很痛,病人痛得抽一下,然后小肠会缩回去

肝俞穴外开1.5寸是魂门穴(肝藏魂,故称魂门),可增强肝俞穴效果

胆俞穴

位置:胸椎第十椎下(中枢穴)外开1.5寸

主治:胆病,肺结核

拓展:

治疗肺结核有一个有名的“四花灸”,在膈俞穴,胆俞穴同时艾灸

胆俞穴外开1.5寸是阳纲穴,可增强胆俞穴效果

脾俞穴

位置:胸椎第十一椎下(脊中穴)外开1.5寸

主治:脾脏疾病,四肢无力,少腹疾病

拓展:脾俞穴外开1.5寸是意舍穴(脾藏意,故称意舍),可加强脾俞穴效果

胃俞穴

位置:胸椎第十二椎下外开1.5寸

主治:胃病

拓展:胃俞穴外开1.5寸是胃仓穴,可加强胃俞穴效果

三焦俞

位置:第十三椎下(悬枢穴)外开1.5寸

主治:三焦病

拓展:

三焦俞外开1.5寸是肓门穴,可加强三焦俞效果

乳房属于三焦系统,乳房上的一些疾病如硬块,乳癌也可以在此治疗

备注:

倪师的视频里没有再分腰椎、骶(dǐ)椎,故这里是胸椎第一椎往下数的第十三椎;

解剖学中认为人的颈椎有7块,胸椎有12块,腰椎有5块,骶椎有5块,尾椎长大后合并为1块,故这里是腰椎第一椎下。

这个栏目采用倪师视频里的说法,统一在此说明,请大家注意对应。

肾俞穴

位置:第十四椎下(命门穴)外开1.5寸

主治:肾病,骨病,下肢水肿,发质不好,耳朵的疾病,腰痛

拓展:

如果双脚均匀水肿,这一般是肾的问题;如果只是在脚踝部位水肿,这一般是心脏有问题

肾俞穴外开1.5寸是志室穴(肾藏志,故称志室),可加强肾俞穴效果

在第13椎下外开3.5寸附近有一经外奇穴,名叫痞根穴,中医认为肿瘤,肿块都有根,除病必除根,痞根穴就可以诊断和治疗

气海俞

位置:第十五椎下外开1.5寸

主治:腰痛,痔疮,妇科疾病

拓展:

背部穴位,肾俞穴以下的穴位可以直针下针,肾俞穴以上的穴位需要向外斜刺下针

如果脏腑没有疾病,只是单纯的某一脊椎痛,那可以下针该脊椎外开1.5寸的俞穴,如果疼的严重的话,可以再下针对应经络的子穴

以下穴位近取穴均治腰痛,痔疮,妇科病和脏腑对应的穴位

大肠俞:第十六椎下外开1.5寸

关元俞:第十七椎下外开1.5寸

小肠俞:第十八椎下外开1.5寸

膀胱俞:第十九椎下外开1.5寸,膀胱俞再外开1.5寸是胞肓穴,可加强膀胱俞效果

中膂俞:第二十椎下外开1.5寸

白环俞:第二十一椎下(尾椎骨上侧)外开1.5寸,白环俞再外开1.5寸是秩边穴,秩边穴是治疗痔疮的大穴

上髎穴

位置:小肠俞与督脉水平连线的中点

主治:不孕不育,各种腰痛

拓展:全身最小的穴位之一,在一些骨洞里

次髎穴

位置:膀胱俞与督脉水平连线的中点

主治:阴部痛,白带赤带

中髎穴

位置:中膂俞与督脉水平连线的中点

主治:不孕不育

下髎穴

位置:白环俞与督脉水平连线终点

主治:痔疮,大便下血

拓展:脊柱两侧的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就是经常听到的“八髎穴”,整理八髎穴的时候,可以认为上髎、次髎主治妇科病及不孕不育;中髎、下髎主要治痔疮,但其实八髎穴它的作用都是共通的

膏肓穴

位置:第四椎下到第五椎1/3左右的位置外开3寸

功能:“无所不治”,膏肓痛

拓展:

平时膏肓穴隐藏在肩胛骨背后,找膏肓穴的时候,让病人反坐在椅子上,双手抱一个枕头,把肩胛骨展开,这时候膏肓穴才会暴露出来

治疗膏肓穴痛最有效的办法——放血,放血后可以用火罐把淤血拔出。膏肓穴痛一般出现在警察,情报人员等高强度的职业中,痛的感觉像一把螺丝刀往里面钻

当想不出治疗方案时可以灸膏肓,膏肓穴“无所不治”,灸400壮到500壮都行,灸的时候如果感觉到肚子咕咕叫,就说明灸对了,灸完膏肓穴一定要记得再灸一灸足三里(也可以再加上关元穴),目的是把热力向下导,不然热力会一直聚集在胸中,导致嘴唇干裂,声音嘶哑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