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黄帝内经精华50句和解释,掌握健康的秘诀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成书的中医理论著作,通过黄帝和岐伯问对的方式,全面的阐述了生理学、病理性、诊断学,是后续中医理论的基础,对后世中医学说影响深远。

全书分为《素问》、《灵枢》两个部分,一直在阐述如何让人不得病,生病了如何治疗的观点。其中经典语句有很多,本文摘出50句精华部分,供大家学习使用:

1、人者,天地之镇也。

译文:自然界中最珍贵的便是人了。

2、生之本,本于阴阳。

译文:自然界中的阴阳之气是生命的根本。

3、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译文:人从出生就具备了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

4、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译文:医术高明的医生永远在教人预防疾病,而不是等到生病了再去治疗。

5、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译文:眼睛的明亮和面部的色泽是内在五脏之气的外在体现。

6、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译文:耳朵是人体所有的脉络汇聚之处。

7、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

译文:人的前阴处是所有筋的汇聚之处,也是足太阴经和足阳明经的交合之处。

8、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

译文:五脏的精气,都来源于胃中的食物养分,所以胃是五脏之本。

9、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

译文:五脏与筋、脉、肉、皮、骨是内外相对应的。生病久了不见好,病邪就会侵入所对应的内脏。

10、胃不和则卧不安。

译文:胃气不能循着正常的通道下行,那么睡觉就不安稳。

11、人饮食、劳倦即伤脾。

译文:人如果饮食不节制、过度劳累就会伤脾。

12、形寒寒饮则伤肺。

译文:身体受了风寒,再喝凉水,两寒共同侵袭,就会损伤肺。

13、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

译文:肥腻的食物使人内里生热,而甘美的食物又会使人胸部满闷。

14、用针之类,在于调气。

译文:运用针刺治疗疾病,主要目的在于对体内的气机进行调节。

15、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译文:运行营卫气血的十二经脉,在内联系着各个脏器,在外则维系着四肢关节。

16、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译文:五脏六腑生病了,都会让人咳嗽,不只是肺病才咳嗽。

17、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

译文:人体的阳气就好像天之气一样 ,主要卫护于外;人体的阴气就好像地之气一样,主要营养于内。所以阳气性刚多实,阴气性柔易虚。

18、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译文:阳虚就会生外寒,阴虚就会生内热,阳盛就会生外热,阴盛就会生内寒。

19、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译文:心神会被伤悲、哀苦、烦愁、忧伤之情所牵动,心神不安就会对五脏六腑都产生影响。

20、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译文:春夏时节,体表阳气充足,应首先对外在的标病进行治疗,之后再对内在的本病进行治疗;秋冬时节,精气被收敛在内,应对它内在的本病进行治疗,然后再对它外在的标病进行治疗。

21、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译文:血液耗损过多之人不可以再让他发汗,汗液损耗过多的人就不可以再使用放血疗法。

22、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译文:形体衰弱的,应该温阳补气;精气不足的,应该以味道浓厚的食物补之。

23、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

译文:如果病人身体强壮,能受药,就让其服用性味浓厚的药物,如果病人体质瘦弱,不能受药,就让其服用性味薄的药物。

24、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译文:阴精源自饮食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但蓄藏阴精的五脏,又会因过食五味而受损。

25、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译文:热势稍微减轻时,如果进食肉类食物,热病会复发;如果吃得过多,会使余热遗留,这都是热病病人应当注意的。

26、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译文:研究医道的人,需要懂天文、地理、人事,才能使自己的医术更精湛。

27、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译文:五方之气是更替着主宰时令的,各有先后次序,不在其相应的季节主宰时令,就是邪气;在其相应的季节主宰时令,就是正气。

28、五液:心主汗,肝主泪,肺主涕,肾主唾,脾主涎。

译文:五脏各有其所化生的水液:心脏主化生汗液,肝脏主化生泪液,肺脏主化生涕液,肾脏主化生唾液,脾脏主化生涎液。

29、五恶:肝恶风,心恶热,肺恶寒,肾恶燥,脾恶湿。

译文:肝主筋,筋感受风则拘急,所以厌恶风;心主血脉,高热则损伤血脉,所以厌恶热;肺主气,遇寒则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所以厌恶寒;肾属水,性喜润泽,所以厌恶燥;脾属土,性喜干燥,所以厌恶湿。

30、五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是谓五味。

译文:食物进入胃后,按各自的属性而分别归入与之相合的脏腑。酸味属木,入于肝,辛味属金,入于肺,苦味属火,入于心,甘味属土,入于脾,咸味属水,入于肾。这就是五味归入脏腑的情况。

31、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译文:长久视物,损伤血;长久躺卧,损伤气;久坐,损伤肌肉;长久站立,损伤骨;长久行走,损伤筋。

32、五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肾主骨。

译文:人体五脏对身体各部分各有所主:心主血脉,肺主皮毛,肝主筋膜,脾主肌肉,肾主骨髓。

33、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译文:上古时候的人,会养生的能够按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并加以适应、调和,以使之趋于正确。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不过度操劳,也不过度行房事,所以他们的形体和神气都很旺盛,相互协调统一,便能够活到人类自然寿命的期限,可以活一百多岁。

34、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译文:阴阳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是万事万物的纲领和变化之源,是生长和毁灭的根本,也是一切事物新生、成长、变化、消亡的基本规律。所以治疗疾病时,必须探求阴阳这个根本。

35、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译文:人体有阳气,就像天上有太阳一样。阳气失其正常运行规律,人就会折寿,生命机能也会衰弱。所以天的运行不息是因为有太阳的光明長照,人的健康是因为阳气向上布外,保护身体免受病邪的侵袭。

36、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译文:木遇到金,就会折伐;火遇到水,就会熄灭;土遇到木,就会疏松;金遇到火就会熔化;水遇到土,就会遏绝。万物的变化都是这样的,举不胜举。

37、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

译文:天气寒冷时,不要行针刺;天气温暖时,不必迟疑;月亮初生时,不能用泻法;月亮正圆时,不可用补法;月黑无光时,就干脆不要进行治疗。这就是依据天气时令调节气血的原则。

38、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

译文:治病之前,一定要诊察病人形体的强弱、气的虚实、面色的润枯、脉象盛衰以及病是新是旧等情况,然后及时治疗,这样才不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39、久视伤血,久卧伤气,就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译文:长时间用眼,会劳于精气而损伤血;长久躺卧,则阳气不伸而损伤气;长久坐着,会使血脉运行迟缓,损伤肉;长时间站立会劳于肾腰、膝、胫等,损伤骨;长时间行走会劳于筋脉,损伤筋。这就是五老所伤。

40、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译文:体内风邪偏胜,会出现痉挛动摇的现象;热邪偏胜,会出现红肿;燥邪偏胜会出现干枯;寒邪偏胜会出现浮肿;湿邪偏胜会出现糯泻。

41、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译文:五脏不和是由六腑闭塞不通引起的。头痛、耳鸣、九窍不利是由肠胃疾病引起的。

42、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译文:人体众多疾病的产生都是因为气机失调。 人暴怒则气上逆,高兴则气平缓,悲哀则气消沉,恐惧则气下陷,遇寒则气收聚,受热则气外泄,受惊则气混乱,劳倦则气耗损,思虑则气郁结。

43、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译文:疾病发作时,表现为正气有余的,要按照“本而标之”的原则治疗,也就是要先祛邪气,治疗本病,然后调理气血,使其恢复生理功能后,再治疗标病;疾病发作时,表现为正气不足的,要按照“标而本之”的原则治疗,也就是要先守护正气,防止正气虚竭,治疗标病,然后再祛除邪气治疗本病。

44、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译文:只有掌握了逆治和从治的原则,才能正确的进行治疗,而不会困惑;掌握了疾病的标和本,治疗时就能万举万当;如果不能掌握疾病的标本关系,就是随意行事。

45、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译文:五味进入肠胃后,各有其发挥作用的部位,酸味药物先作用于肝,苦味药物先作用于心,甘味药物先作用于脾,辛味药物先作用于肺,咸味药物先作用于肾,长期服用能增强脏腑之气,这是物质生化的基本规律。

46、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译文:药物可以治疗病邪,五谷可以滋养五脏之气,五果可以辅佐五谷充养人体,五畜能充养五脏,五菜能营养脏腑。将药物和谷果肉菜依气味而调配服用,可以补精益气。

47、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译文:心志清净安闲少私寡欲,心情平和而不忧虑,形体辛劳而不倦怠,使体内的真气和顺,每个人顺着自己的心思,都能达到满意。

48、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译文:要及时躲避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保持内心的平静,排除一切杂念,使真气通畅,精神不外泻,如此病患就不会发生。

49、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译文:风邪是各类疾病的源头,但只要人神清气静,就能使肌肉腠理密闭,虽然有大风苛毒的侵袭,仍然无法对人体造成损伤,这是顺应四时的气候变化而调养的结果。

50、道之大者,拟于天地,配于四海,汝不知道之谕,受以明为晦。

译文:医学理论就像天地一样远大,就像四海一样广深,所以必须反复研习。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即便老师传授得很好,也仍不能彻底明白。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黄帝内经》将人看作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宇宙万物皆是由其原初物质“气”形成的。在“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观念指导下,将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最好的救赎就是自救,读懂黄帝内经,学一下养生知识,有助于我们身体健康。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黄帝内经精华50句和解释,掌握健康的秘诀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