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西方大航海殖民掠夺,大明舰队仗剑经商,是文明的使者、和平的力量,两栖作战,陆战投送,谈笑维和,敌人灰飞烟灭

来自巴西的一篇葡萄牙论文曾经指出:

“郑和舰队为澳大利亚、新西兰群岛、加利福尼亚、墨西哥带去了第一批马匹,并教原住民养鸡。

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亚马逊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钻石贸易为明朝舰队所创建并掌控。”

这一点与此前李兆良教授在研究澳洲、北美洲之间的关系时提出的论断相似:原住民不把火鸡称作当地的名称(Meleagris gallopavo),而跟随中国南方口音,将之称为火鸡 Furkee。

根据李兆良教授的考证,16世纪时,西方国家并无统一美国火鸡的命名,不知道火鸡的原产地,火鸡与土耳其毫无关系。

20世纪初,一位终生专门研究美国野火鸡的鸟类学家 Charles L . Jordan 亲自访问美国东部,东南部的原住民 Choctaws 、 Chickasaws 、 Creeks 、 Seminoles 、 Cherokees ,中南部的 Alabams 、 Conchattas 和西部的 Zunis ,他们叫火鸡为“ furkee ”或“ firkee ”,不随火鸡原产地的命名( Mellhenny , Jordan and Shufeldt 1914,22)。

原来,不只是火鸡,就连养鸡技术都是大明舰队带过去的。这与西方殖民者的所作所为,真是大相径庭。

论文中的部分信息如下:在这些原始记录没有的航行中,郑和率领的船只会在巴托洛缪·迪亚斯通过非洲佛得角之前穿过好望角,亚速尔群岛,现在是葡萄牙领土,巴哈马群岛(加勒比海)和福克兰群岛。

图片

图片

前海军指挥官的书主要受到方法论弱点的质疑。

作者非同寻常的结论只有通过他的研究才能得到验证。

正是这些,才有可能吸引如此多的读者,否则他们永远不会翻开一本500页的书,这本书的主题是中国的海洋冒险和欧洲开发。

图片

diz Robert Finlay , professor em é rito de Historia Mundial da Universidade de Arkansas,nos EUA.

欧洲大学协会、阿肯色大学世界史教授罗伯特·芬利如是说。

法国汉学界早期研究郑和下西洋的探险家、汉学家是保罗·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年5月28日-1945年10月26日)。

此人是欧美公认的汉学界泰斗,被奉为“超级东方学家” ,其影响遍及欧美日本及中国。

图片

1908年,他前往中国敦煌石窟探险,购买了大批敦煌文物,带回法国,今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博物馆。

1914年,伯希和于《亚细亚学报》中发表了有关郑和下西洋的书评。

1933年,于《通报》中发表了《15世纪初叶中国人的大航海旅行》 (冯承钧先生的中译本译作《郑和下西洋》 );

1935年,又于《通报》中发表了《有关郑和及其航海的补充记》;

1936年,又于却一杂志中发表了《再论郑和下西洋》等著名论文。

《15世纪初叶中国人的大航海旅行》是伯希和有关郑和的主要著作(也是海外汉学界研究郑和的奠基性著作)。

法国德·拉图尔(de La Tour)造船厂的一名退休海军工程师多米尼克·勒列夫尔(Dominique Lel ièvre)也出版过一本书,名曰《启蒙之龙15世纪初叶明朝的远航》。

多米尼克·勒列夫尔认为大航海家郑和是中国的民族英雄。

他将中国在15世纪的海上远航置于其经济背景中进行研究,从而揭示了明朝初期的辉煌。

书中首先讲到了在中国航道网络中游弋的中国船队之高超技术和大数量直到永乐皇帝从1405年起发起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海上远航。

100多米长的宝船在30多年间往返于“西洋” 30余国,郑和率近3万之众的庞大舰队为中国和世界航海史立下了不朽功业,成为衡量明王朝为维持世界秩序而对西洋各国所采取政策的一次宝贵机会。

当时,中国以其大吨位的宝船和广泛的外交、商贸网络使几乎整个亚洲都奉行了向中国朝贡的政策从而保证了明朝国家对国际贸易的垄断权。中国皇帝受命于天而统治于地,皇恩浩荡地向藩部赐礼和封册。从尼泊尔到朝鲜、从撒马尔罕到婆罗洲众多国家都纷纷向大明天子朝拜。

郑和下西洋这一真实历史事件不仅许多历史地图集中,而且也在百科全书性著作中都有记述。其真实性比葡萄牙人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的情节,更容易获得证实。

因为相关证据越来越多,从《明史》、《明实录》、舰队随员如马欢、费信和巩珍的亲生经历描述 ,再到中国和锡兰发现的石碑石刻资料、二手地图,相关的演义小说等等,甚至还有一些也门的史料也证实了大明舰队曾到达过阿拉伯世界。

与之相比,葡萄牙船队却缺乏如此丰富的旁证材料,仅有当事人的孤证。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国人可能很早就越过非洲并发现了美洲。

中国人很早就已熟悉并经常来往于东南亚的岛屿之间,比如从苏门答腊经爪哇和婆罗洲而到达菲律宾群岛。资料显示,中国人在宋元之际就知道摩鹿加(Moluques 马鲁古群岛)和帝汶岛(Timor) 。帝汶岛位于澳洲北部的梅尔维尔群岛(Melvi l le) 距达尔文要塞(FortDarwin)只有数链(encablure 每链约合200米)的航程。有许多迹象表明中国人曾访问过澳洲大岛的海岸。

李约瑟(Joseph Needham)认为中国人很早就曾经到达了美洲大陆。

事实证明,中国在大航海方面拥有异常的天赋,其领先世界的技术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罗盒(罗盘)、指南针、过洋牵星术、轴心舵、三角帆、水密舱、浮锚、桨橹、蒸汽动力、经纬度(定位)、拆卸舵与折叠帆等方面都远远走在世界前列。

尽管大明舰队巡游世界,但并不谋求入侵、掠夺和殖民扩张,而是教化万民,是文明传播的使者,是正义的力量,更是和平的使者。

明朝向海外各朝贡国颁发官方历书《大通历》。没有立法,海外诸国连基本的日期概念都搞不清楚,农耕也可能有好的收成。

除了本朝正在使用的误差极小的最新历法外,朝廷还授命郑和舰队向西洋各国赠送儒家伦理经典、医学和针灸、六经、智慧之书与诗词、传记等著作。

钱币与兵器原本来是朝廷严加控制的物品,但郑和舰队也在西洋广加赠赏,用以交换贡品。

此外,郑和舰队还带去了度量衡器具,官服、乐器、绘画以及书法用品。

从中不难看出,郑和出使,文化与文明方面的目的,远远超越了单纯的经济与贸易方面的考虑。

此之谓“怀柔远人”也。

根据《史林》2021年第4期,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晓东《 郑和下西洋的海权性质》一文的研究与分析,大明舰队巡弋世界各大洋,还具备如下性质:

中国与葡萄牙殖民者完全不同,既不寻求占地、也不追求黄金和奴隶,更不会贪婪地掠夺香料。

一般而言,郑和舰队最多也只是派出一些人手在某一港口从事一些贸易买卖,比如抛售于前一站采购的部分商品,——在非洲推销他们在古里市场上采购到的珍奇异物。

为了完成武装护航任务,郑和舰队有强大的作战兵力随行于海上,以形成制海权和由海向陆的军事力量投送,以便在航行途中打击海盗和有类似海盗行为的怀有敌意的政权。

根据《明史·郑和列传》记载,永乐三年首次下西洋,郑和“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齎金币,多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还有各型舰船208艘,其余几次兵力也多在27,000人以上。

宣德五年的第七次出航,船队人员总数为27,550人。

而《瀛涯胜览》中记载,舰队中有官员868名,军事人员26,800名,其中包括都指挥2名,指挥93名,千户140名,百户403名。

都指挥官居正四品,指挥官为从四品,算高级军官,而正千户官居正五品,副千户官居从五品,属于中级军官。

按明制“核诸将所部有兵五千者为指挥使,千人者为千户,百人者为百户,五十人为总旗,十人为小旗”。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郑和舰队中的作战人员数量接近现代军队一个军的规模。而这些将士都是从各卫所精心挑选的精锐,编入水师后,经过严格训练,最终成为海上劲旅,肩负起“其寇兵之肆暴掠者,殄灭之”的重任。

郑和舰队巡游世界的过程中诱发了制海权和制海权作战。

出使西洋过程中要保持航路畅通、贸易畅通,必然要面对海盗组织和敌对势力,所以必须掌握制海权。

出使舰队曾在南海、印度尼西亚群岛等多地开展反海盗作战。

第三次下西洋期间,郑和舰队在北印度洋航线上的交通要地锡兰山(今日之斯里兰卡)进行了大规模登陆作战,以肃清附近海盗。

1 2 3 4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西方大航海殖民掠夺,大明舰队仗剑经商,是文明的使者、和平的力量,两栖作战,陆战投送,谈笑维和,敌人灰飞烟灭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