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南宋黄裳:本朝有成熟的电磁学理论时,某些地方还在吃草!当今存世最古老的星图,都有我的功劳。沈括:不要忘了我,我导电、导电……

八国联军侵华时,由于小日子与中国一衣带水,有通晓汉语的便利,所以当时被分配了一个任务,——太常寺主要由日军负责洗劫。

所谓太常寺,便是古代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秦时称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是唐代九寺、明代五寺之一。

当然,领取这个任务后,一旦后面研究有所突破,有些东西是要拿出来共享的,——这个共享自然也包含音乐乐理方面。

小日子很聪明,准备有样学样,来个复制、黏贴,在岛上也弄个太常寺出来。于是,他们在打劫前先行拍照、详细记录,洗劫完毕后按照照片和记录,重现了太常寺的布局。

小日子的天文阁,黄色圈中便是复制的南宋黄裳的《浑天一统星象全图》

图片

《浑天一统星象全图》中的天星图,共有1440颗恒星。这1440颗恒星的天星图与世界地形图是配套的,《坤图》中出现的许多地名(包括国外的地名),早在该图中便已出现,——倘若坤图是利玛窦从西方带来的,那么,西方为什么不以自己的方式来命名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城市,而要使用中国宋朝的命名???

即便是造纸术传入了西方,但从古腾堡耶经印刷后的几百年间,西人的造纸术并未取得长足的进步,由于其造纸术实在太差,便只得退而求其次,有样学样,弄出了木刻版。

日本大阪市立科学馆藏品,该馆还曾发表过《浑天一统星象全图》的论文

图片

大阪市立科学馆

图片

中国嘉德的拍品

图片

浑天一统星象全图目前所见绝大多数皆为蓝色拓印本,各时代的绝版孤本主要集中在京都中京区佛教实相院(Jissoin Temple,地址:京都中京区高倉通),寺院主持出身于日本王族。

此外,还有日本金光图书馆( Konko Library,地址:岡山県浅口市金光町大谷320)、日本津山城市博物馆,花旗国芝加哥阿德勒天文馆( Adler Planetarium and Astronomical Museum )、花旗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国内经过多年寻寻觅觅,著名天文史学家薮内清先生收藏八幅,山东戴玉山先生藏有一幅,威海也发现了一幅。

目前能找到的最清晰的版本:Daniel Crouch Rare Books 丹尼尔·克劳奇罕见的书

图片

另一版本

图片

其他版本部分细节

图片

身为宋孝宗年间“己丑科、进士第一”,黄裳博学多才,他在《浑天一统星象全图》中采用了张衡的浑天说。

其序言云:

“太极未判,天地人三才函于其中,谓之混沌,言天地人浑然而未分也。

太极既判,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兼清带浊者为人。

轻清者气也,重浊者形也,形气合者,人也。

故凡气之发见于天者,皆太极中自然之理。

运而为日月,分而为五星,列而为二十八舍,会而为斗极,莫不皆有常理与人道相应,可以理而知也。”

序言之后,黄裳对全图所列之1440颗星,分别进行了详细阐述。

故云:今略举其梗概,列之于下。

天体、地体、两极、日体、月体,如下所示:

图片

经星、玮星、天汉、十二辰、十二次、十二分野,如下所示:

图片

九天、三际、星变、客星、天地形

图片

图片

从上述天文理论出发,黄裳阐述了宇宙万物的形成之理。但他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天文,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到了电磁学。

图片

图片

西方宣称,1544年5月24日出生的威廉·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才是电磁学第一人。威廉·吉尔伯特出生在英国埃塞克斯郡的科尔切斯特镇,据说他在剑桥的圣约翰学院(St.John’s College)接受教育,在那里他获得了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医学博士学位。

图片

这个时候,拉丁文都没出现,英语文字也没有,就有神奇的大学,还有硕士、博士学位了,真是够扯淡的。此外,吉尔伯特是个姓氏,这时的英国贵族和王室全都没有姓氏,不知吉尔伯特这个姓怎么冒出来的?

后来,吉尔伯特在伦敦开办了一家医疗机构,后来成为皇家医师学院的院长。

吉尔伯特所谓的成就是一部六卷本的著作《在磁铁上》,又名《论磁》(De Magnete),详细地介绍了自然界中的各种磁现象和电现象,该书出版于1600年,据说,与莎士比亚在伦敦写《哈姆雷特》是同一年。

西方为了纪念他,把磁通势的计量标准量命名为“吉伯”,简写为Gi。

现在,通过前期的西史辨伪,已经知道莎士比亚是个文盲,英国最早的一本词典是1755年《约翰逊词典》,而这本词典计有4万个单词,是根据传入欧洲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又来源于正字通,此前发文专门阐述过这些问题,此处不再赘述)一对一翻译,编撰形成的。《康熙字典》有4万个单词,对译造词的《约翰逊词典》也恰好有4万个单词。

而英语成为成熟的书面语言体系,可以承载深奥的科学知识,是在19世纪来华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编撰出版《华英字典》之后。

《华英字典》(又译为《中国语文字典》)的编纂始于1808年。

1815年,《华英字典》出版第一卷,书名是《字典》,这是马礼逊根据嘉庆十二年刊刻的《艺文备览》英译的,汉英对照。

图片

1819年,第二卷第一部出版,书名是《五车韵府》。

图片

1820年,第二卷第二部出版,附录中特别列出了中文的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古文6大类书写方法。

1822年,第三卷出版,书名为《英中字典》,内容包括单字、词汇、成语和句型的中英对照,例句都有中文译文。

整部《华英字典》于1823年出齐,共有六巨册,合计4595页。

看,比1755年那个只有4万个单词的《约翰逊词典》如何?厚了不知多少倍吧?

图片

能够承载深奥科学知识的书面语言工具都没有,就把一个不务正业的医生威廉·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包装成了电磁学之父,就跟传教士医士玛高温在不懂中文的情况下神奇地撰写出一本精深的物理学著作《博物通书》、英国传教士医生合信(马礼逊传教士的女婿)只会粤语却能编写出中文《博物通编》(举人以上的水准)一个样。

故事都是一个版本,频繁使用。

有兴趣的可以进下列传送门:清朝神书《博物通编》:戳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泡泡,连累了伽利略,还暴露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华夏的老底,这让人情何以堪?

彼时,希腊语都没有,是的,没有,这个希腊语“琥珀”是如何诞生的?

不仅如此,汉代王充(27-107年)在《论衡•乱龙篇》中记载:“顿牟缀芥(草屑),磁石引针。”其中的顿牟就是琥珀(也有人认为是玳瑁),就是说利用琥珀能吸引细小的草棒。

吉尔伯特,恰好也用琥珀,巧不巧?

图片

西方说吉尔伯特是第一个提出“电”这个词的人,沈括都比他早了好几百年好吗?更何况下面这幅唐朝的《敦煌星经》。

图片

《敦煌星图》(甲本)是迄今为止存留的最古老的星图,大约绘制于唐中宗时期(705-710年)。此卷绘十二时角星图各一幅,北极区星图一幅,展示了从中国可见的整个北天星空,标注了约1339颗星星的位置,另有云气图二十五幅,附占文,星图后还画有一电神。

此卷子前为《气象杂占》,后为《解梦及电经一卷》,星图居中。绘制者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了甘、石、巫三家星官。《敦煌星图》的注释中有「臣淳风言」的字样,说明李淳风曾参与制作。

敦煌藏经洞共出土了两幅古代星图。

这幅《敦煌星图》被斯坦因盗走。1907年,被匈牙利考古学家斯坦因带走了星图及逾七千份手稿,送交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另一副现藏于敦煌市博物馆。

经纬度是中国发明的,经纬仪也是华夏首创,吉尔伯特的经纬仪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图片

为了避免被人质疑,《论磁》(De Magnete)一书只能说成是用拉丁文写的。但问题是,英国人不说自己的语言,都学拉丁文来写作吗?

而且,拉丁文是根据中国南方汉语发音、由来华传教士创造的,利玛窦于1601年才进北京,这成熟的拉丁文就提前出生了???

在后世版本的《论磁》(De Magnete)一书中,尤其是英文版本中,内容大量增加,记录了磁石的吸引与推斥;磁针指向南北等性质;烧热的磁铁磁性消失;用铁片遮住磁石,磁性将减弱。书中说吉尔伯特研究了磁针与球形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发现磁针在球形磁体上的指向和磁针在地面上不同位置的指向相仿,还发现了球形磁体的极,并断定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提出了“磁轴”、“磁子午线”等概念……

奥地利科学哲学家埃德加·齐尔塞尔(Edgar Zilsel,1910-2003) 经过长期研究后特别指出:

吉尔伯特沿用了形式、质料、潜能等概念解释电效应与磁效应的来源。

他的自然哲学充满了活力论色彩,将磁石解释为“有灵的石头”,是“有灵的地球母亲的一部分和挚爱的子嗣”;

《论磁》全书中仅有两处采用了机械论(力学)解释。

他所做的实验大多是定性的,只对少数的几个实验进行了量化分析……

从这些角度看,吉尔伯特的磁学理论与近代科学的基本格调格格不入。

并且,齐尔塞尔还进一步表示,《论磁》并不是一本典型的理论著作,它的绝大多数问题来自实际的生产实践活动,更接近一部技术著作而非科学著作。全书仅有40%的篇幅解释物理实验,余下10%涉及采矿、冶炼和铁器铸造,25%用来讨论航海仪器和航海问题。

“吉尔伯特对当时的冶金业非常熟悉,在《论磁》中,他多次提到了阿格里科拉(George Agricola)的《论矿冶》(De ReMetallica),并修改了其中的很多错误说法。吉尔伯特在书中如实记录下了不少当时英格兰矿产业的情况。他精通金属锻造技术,在一处实验中详述了如何打造实验所用的工具,有些实验甚至直接照抄了当时铸铁业的操作过程。这些证据都表明,吉尔伯特常常混迹于生产场所,深知其中的细节和工艺,并将工匠们所熟悉的利用实验、反复试错的方法引入科学研究。

(一个医生,不务正业,常年混迹于矿场,诊所不开了?伊丽莎白一世的病不看了?)

航海实践是吉尔伯特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思想来源。他对当时欧洲各国航海家带回的航海报告格外关注,尤其注意在不同地区测量到的磁偏角数据。他还尝试利用磁针偏角的大小解决经度问题。在某些方面,吉尔伯特对航海业的兴趣有时甚至超越了对磁本身的兴趣,在《论磁》中讨论了不少于主题无关的航海细节,还给出一份明亮的恒星名单,附上了每颗星赤经和高度的具体数值,以供海员们使用。”

(有意思的是,这份恒星名单,以及所附的每颗星赤经和高度的具体数值,恰恰是来自于南宋黄裳的《浑天一统星象全图》)

齐尔塞尔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揭示出吉尔伯特在《论磁》中大量借鉴、甚至剽窃了罗伯特·诺曼(Robert Norman)的工作。诺曼早年是一名海员,退休后开始制作罗盘,1581年出版了《新吸引》(The Newe Attractive)一书。诺曼在这本书中记录了不少自己独特的研究成果,包括磁偏角的发现、倾角计的制作以及磁力重量大小的测量等,这些成果和方法均被吉尔伯特不加修改地照单全收。

(详见: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王哲然《是学者还是工匠塑造了近代科学?》)

吉尔伯特《论磁》大量剽窃罗伯特·诺曼(Robert Norman)1581年出版的《新吸引》(The Newe Attractive)一书,搞笑的是,《新吸引》(The Newe Attractive)只有英文版存世,所谓的拉丁文版只有一个书名……

英国人罗伯特诺曼(Robert Norman)发现一根磁针用绳子在半中间吊起来,跟水平形成一偏角,他将这称为磁偏角。

根据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四记载: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这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地磁偏角的记载。

《梦溪笔谈》还记载了人工磁针的制作方法:“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即用磁石去摩擦缝衣针,就能使针带上磁性。

关于磁针的装置方法,沈括介绍了四种方法:

1、水浮法——将磁针上穿几根灯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

2、碗唇旋定法——将磁针搁在碗口边缘,磁针可以旋转,指示方向。

3、指甲旋定法——把磁针搁在手指甲上面由于指甲面光滑,磁针可以旋转自如,指示方向。

4、缕悬法——在磁针中部涂一些蜡,粘一根蚕丝,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其中,浮法指南针比较稳定、实用,首先应用于航海事业。

而英国人罗伯特诺曼(Robert Norman)所说的方法正是来自于沈括的第四种“缕悬法”。

磁针技术上的进步使沈括第一个发现了地磁子午线和地理子午线的不一致(即磁偏角),而吉尔伯特大作中的“磁子午线”也是剽窃沈括的研究成果。

此前发文介绍《博物通书》时已经说过了电磁学起源于中国了,现在研究发现电磁学的实验物理研究可能更早,要从明朝推前到宋朝。

1 2 3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南宋黄裳:本朝有成熟的电磁学理论时,某些地方还在吃草!当今存世最古老的星图,都有我的功劳。沈括:不要忘了我,我导电、导电……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