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复返于道的理想和实践

图片

一、畜牧业是秦国的家族产业

说到商鞅变法,为了熟悉它的背景,我们免不了先来了解一下秦国的历史。秦国的祖先是创造法律的圣人皋陶(yáo),皋陶的儿子伯益担任虞官,这个官职的职责是管理山林沼泽,训练鸟兽的,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伯益被帝舜赐姓为嬴,这便是秦国嬴姓的来源。历史上不只有商鞅变法

伯益的后人造父善于驾驶马车,在周穆王时期,徐偃王作乱,造父为周穆王驾马车一日千里,立下大功,被周穆王封在赵城,这便是后面赵国赵氏的来源。不过秦国不是造父的后人,而是伯益的另一个后人非子的后代,非子善于养马,在周孝王时期立了功,周孝王把秦地作为封邑赐给非子,这便是秦国的起点。

我们根据上面的介绍这里再强调一下知识点,秦国和赵国贵族是同一个祖先,也就是皋陶,他们的嬴姓来自皋陶的儿子伯益。伯益善于训练鸟兽,他的后人造父善于驾马车,非子善于养马,由此可见,嬴姓这个家族在畜牧业方面是有很深的渊源的,就像家族企业一样有着深远的传统。而畜牧业在古代,对农业和军工业都至关重要。

周孝王封非子于秦地,这是一个边远的地区,远离中原华夏文化圈,和西部的戎狄部落相邻。戎狄这些不开化的外族是游牧民族,主要以放牧为生,我们前面也说过,秦国善于畜牧业,那么他们和戎狄部落在生产、生活方式上是比较相近的。在一开始,秦国祖先和戎狄部落相处得还算和谐,戎狄也对秦国表示顺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秦国人甚至还沾染上了某些戎狄民族的习俗。也因为这个原因,中原文化圈觉得秦国人看起来和戎狄差不多了,很是看不起他们。

民族冲突在历史上是很频繁的,也是免不了的,戎狄是外族,他们势必要和华夏人争夺生存资源,爆发战争。而秦国人就夹在戎狄和中原华夏文化圈之间,首当其冲。在周厉王时期,戎狄部落叛乱,进攻华夏人,戎狄竟然把秦国人生活在犬丘的一个支系——大骆之族灭了族。更惨的还在后面,周宣王继位后,封秦国国君秦仲为西陲大夫,命令他讨伐西戎,秦仲奉命征讨,竟然被西戎杀死在战场上。

这两个事件让秦国人和戎狄部落毅然决裂,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虽然生产生活方式相似,而且习性也互相感染,但毕竟秦国人是华夏人,正统的炎黄子孙,是不可能和戎狄同流合污的。万历十五年读后感:它无情地鞭笞了文官集团

图片秦国世系图

到了周幽王的末年,申侯勾结戎狄叛乱,杀死了周幽王。此时的秦国国君秦襄公拯救周朝王室,护送周平王到洛邑,被周平王封为诸侯,这是秦国人第一次名列于诸侯。

周平王迁都洛邑,开启了东周时代,西岐的故土这片关中最富饶的地方被戎狄占领,这是周王朝心中的隐痛。秦文公在位期间,从秦国立下基业的汧渭之会向东进攻,在岐山经过激烈的战斗,赶跑了戎狄,光复了周朝的圣地。秦国把岐东地区献给周王室,这个举动向周王朝表达了忠诚之心。另外,秦国把岐山附近没有搬走的周朝遗民纳入自己的统治,这为自己国家的振兴增加了力量。为什么呢?因为周人的祖先是被尊为农神的后稷,以农耕起家,周人一直都是擅长农业的家族。我们前面说过,秦国人善于畜牧业,而周人善于农业,现在秦国把岐山附近的周人纳入自己的统治,这让秦国同时擅长于畜牧业和农业,农牧合璧,大大提高了经济水平。

到了秦穆公时期,秦国迎来一个高峰。秦穆公雄才大略,他向东方发展,参与中原华夏诸国的事务,扩大秦国的影响力。但是此时东边的晋国非常强大,阻挡了秦国继续东进的步伐。于是秦穆公掉头向西开拓,让西边的戎狄部落向自己臣服。这一举措大大增加了秦国的版图,而且也是秦国数百年来对戎狄的总体胜利。

秦穆公之后,一直到春秋时期结束,秦国经历了康公到悼公七位国君,历时140多年,秦国向东发展的步伐都受到晋国的阻挡,秦国不得不采取联合楚国抵抗晋国的国策。当初正是秦穆公帮助晋文公回国继位,才导致了晋国长期称霸,秦国算是吞下了自己干预中原政治的苦果。

1 2 3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复返于道的理想和实践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